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析基层公安机关如何应对网络舆论监督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7-22浏览:2138下载214次收藏

浅析基层公安机关如何应对网络舆论监督

  正确的舆论监督,是推动公安工作发展的动力,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保证;反之则会影响公安队伍形象,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网络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为公安机关侦查破案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当前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形势下,网络作为民众对公安机关监督的一种新形式,不受时空限制,网民随时随地都可以发表自己意见,也促使公安机关开始重新思考,如何运用和完善网络舆论监督这一新阵地,更加有力地促进公安机关加强公正廉洁执法,规范公安机关执法行为。笔者现就基层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如何应对网络舆论监督,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一)监督主体的广泛性。在二十一世纪的网络传媒时代,随着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借助qq聊天室、电子邮件、bbs论坛等信息交流工具参与媒体建设的热情极为高涨。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舆论的主体,可以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参与舆论监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目前,中国网民总数已近4亿,职业分布非常之广泛,遍布社会各个阶层、各行各业,彻底地打破了以前网络精英对话的时代,网络中已不再只有一种声音,这些声音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舆论垄断的局面。

  (二)信息功能的超强性。传统媒介中信息承载量有限,版面所能容纳的字数和图片量也是非常有限的;广播、电视固定的时间内只能播出固定量的新闻信息。而网络具有海量信息存储能力,它有巨大的储存和再现功能,不受版面和时段控制,而且超链接的独特功能,使得网络能很便捷地汇总、整合信息。只要你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你就可以自由的穿梭在网络世界里,你所发表的图片也好,文字信息也罢,远远不能突破网络的容量,这样绝对的海量空间确保了每位网民可以随时随地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受网络客体存储空间的限制。

  (三)舆论作用的双面性。网络媒体有利于信息快速畅通的传递和提高大众的民主参与热情,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改进工作作风,推进政务公开进程,提高行政工作效能,形成行政机关与广大群众沟通互动的良好氛围。但网络舆论监督同时也是一把“双韧剑”, 它突破了传统媒介监督的范式,把监督的主体权回归给普通公众,在目前网络正常运行监督管理机制未健全的形势下,一些不良舆论也对行政机关的工作开展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二、网络舆论监督对公安执法的影响

  在社会舆论对执法部门的监督越加透明的情况下,研判分析网络舆论监督对公安执法的影响,对公安机关提高网络舆论监督应对能力,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形象、完善执法措施、和谐警民关系将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公安执法更加规范。在以前我们的传统媒体上出现的涉警报道,多是诸如一些精英人士的意见,普通百姓的观点难得一见,对公安执法监督较为欠缺。由于网络监督主体的单一,使得很多没有电脑的群体可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但不能及时的表达出来。而如今网络公共论坛、新闻反馈版块及聊天室的出现,则为普通百姓提供了一个无限宽广的话语平台,任何一个稍懂电脑常识的人,只要拥有一台连通网络的电脑,就可以顺利地发表自己对公安执法工作的意见、看法,如笔者有时登陆互联网络警务室的论坛上,看到了网民和民警交流得很流畅。对于自己熟悉的问题,民警可以即时回复,致使公安执法各环节执法更加规范。近年来,网络信息对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和民警存在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等问题进行了曝光,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促进了这些问题的整改,推动了公安工作和公安队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析基层公安机关如何应对网络舆论监督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