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政务公开是政府信用的基石
内容摘要: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信用体系被纳入国家制度建设的轨道并取得较大的成功;而在我国,信用体系明显的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而其中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政府信用的高与低,直接体现一个国家政府机构的素质。在建立政府信用的过程中,政务公开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在我国,政务公开存在很大的缺失面。我国打造政府信用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1.从建设政府信用的高度打实政务公开的思想基础。2.加快政务公开的法制化进程,牢牢抓住治权、治官这个核心。3.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指导精神。
关键字: 政务公开 政府 政府信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信用体系建设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重视,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基石的政府信用更是首当其冲。政府信用的高与低,直接体现我国家政府机构的素质,也从侧面反映了政府执政能力的强与弱。政府素质的高与低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或败,具有及其现实而深远的影响。在打造政府信用的过程中,政务公开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一. 政务公开在政府信用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政务公开法制化步伐滞缓,造成政务公开本身的不稳定性、随意性和可信度降低。到现今止,我国还没有一部统一的、规范的关于政务公开的法律。要不要公开、怎么样公开、公开什么内容、什么时间公开等等方面都没有明确而正式的规定,着导致了其公开的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而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又导致了政务公开的低可信度。不仅如此,还直接导致人民群众的知政权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造成人民群众对政治参与的冷淡、漠视,从而影响整个社会制度建设的进度。
2.职能不清、机构设置不合理,造成监督检查乏力。在我国现阶段,党政职能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的分开。职能不清,这给政务公开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现阶段,我国政府机构的设置中基本上还没有政务公开的专门机构,如果有也只是临时性的办事机构。这种临时性机构的设置又不尽合理,有的设在党委,有的设在政府。不仅如此,临时机构在设置、监督、检查、程序、违纪处理的责任义务的关系上也是不清楚的,这造成监督检查乏力,导致群众投诉处理无力、处理不到位甚至不敢处理,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因而使政务公开的本身也成为政府失信的一部分。
3.政务公开形式多于内容,涉及深度浅,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财务公开和人事任免极少涉及,可供监督的实质内容不多。政务公开的本意是治权治官,防止权力异化、防止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灾害。因此,就应该把政府的事务中“含金量”最高的、最能引起权钱交易的核心部分公开出来,公开的接受纳税人的监督,把钱
论文:政务公开是政府信用的基石
本文2010-07-20 08:44:03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0031.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