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村党支部书记创先争优事迹材料

栏目:事迹材料发布:2010-07-11浏览:2573下载254次收藏

一个后进村的美丽嬗变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今年57岁,现任**庄镇中赵村党支部书记,我汇报的题目是《一个后进村的美丽嬗变》。2007年8月,带着县委领导的期望重托,带着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带着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作为“1+2”人才组合,我毅然到中赵村驻村工作。

迎难而上挑重担

中赵村地处**县西北,全村共有147户、457口人,党员28名,是革命老区村。抗日战争时期,李运昌、李中权、陈群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率部在这一地区抗击日寇,中赵村为抗战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过去十多年来中赵村秩序混乱,各种矛盾突出,上访告状不断;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村“两委”班子形同虚设,各项工作难以开展,群众关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镇党委三次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都无功而返,多次被县委列入后进村重点整顿。刚进村的那一幕让我惊呆了,村里流传的顺口溜是中赵村的真实写照:“全村一片黑,户户门前柴草堆,脚下踩着牛狗屎,墙上挂着泥土灰。”说实在话,面对这样的穷村、难村,我思想上曾一度打过退堂鼓,反反复复、千百次地问自己:“一个二线干部了,不缺吃、不少花,何必从县城跑100多里地,到这样的乱村呢?”当时,年近80岁的老母亲体弱多病,需要我照顾;家里正准备盖新房,需要我操持;刚刚2岁的小孙女顽皮好动,需要我带养,老伴和儿子极力反对我再出来工作。同时,也有不少朋友劝我不要自讨苦吃、趟这浑水。自己就像铁锅里的烙饼,翻来覆去,但转念一想“老区人为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现在还很落后,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培养多年的干部,党性何在?良知何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就得站出来,面对困难就得豁出去。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留下来,决心为老区人民做点啥,哪怕为村里打打更、拔拔草。

捧出真情解心锁

为了熟悉村情、掌握村况、了解民意,我带着大学生“村官”甄志磊、青年医疗志愿者吕海林进行了广泛调查走访,挨家挨户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呼声,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全村所有党员全部进行了走访,147户走访了130多户,其中有些重点户进行了多次走访。刚开始时,大多数党员群众不理解、不配合,上门不给开门、讲话不说实话。我带着感情,带着韧劲,苦口婆心地做思想疏导工作,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走访中村民三次流泪,至今让我难以忘怀。村里80多岁的老党员赵贵因病躺在炕上,我买了罐头、奶粉去看望,老人拉着我的手不说话,眼泪一直在沧桑的眼眶里打转;离任村干部赵太胜的爱人重病住院,我驱车百里到唐山人民医院看望,送去了200元钱,赵太胜和爱人流下了眼泪;村民赵玉山的儿子和儿媳都是残疾人,结婚时,我去祝贺并主持了婚礼,乡亲们深受感动,赵玉山欢喜的哭了,对我说:“孩子的婚礼真风光,多亏了你呀”。通过走访和这些小事,我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找准了存在问题的症结。同时,也拉近了与党员群众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感情,渐渐的群众敢于和我讲心里话了,愿意和我交朋友了。我在村委会安了家,乡亲们看我做饭辛苦,吃饭将就,不时有人送几棵白菜、几根葱、几个苹果,每当这时,我愈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朴素憨厚的老区人民,他们送给我的是深情,寄予我的是厚望。

千方百计办实事

我把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上下奔走,多方求援,积极协调,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农村党支部书记创先争优事迹材料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