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宗局彝族婚姻文化问题调研报告
一、**县**彝族的分布及族源
**县**彝族属北部方言彝语支系,都是属远古彝族祖先古候和曲涅两个部落的子孙,主要家支有切撒、曲木、马海等三十多个氏族。根据各家支的“此坡”(家谱),及其迁徙路线分析,基本上都从四川大**起祖,大部份因仇杀、征战等原因,逃到此定居生活。最早的家支到这里已生活了二、三十代人,最迟到这里生活的是云南和平解放时,为逃避土司、地主的迫害,在今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米玉县等地区的**彝族,以投亲靠友的形势成批迁入**县定居的。
**县的**彝族地区,在1965年援攀枝花建设,**进行行政区域调整时为界,调整前,在现有的彝区外,还包括今攀枝花市仁和区的太平、前进、中坝、阿腊、大田五个乡镇的广阔彝区,人口近10000多人。调整后,**县凉彝族,仅居住在**县的永兴傣族乡境内的干树子、灰坝、立溪冬、马颈子共四个村委会,海拔17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形成独立特的民族聚居、杂居区,人口近2000人,共分部着诺伙、曲诺、阿加、呷西4个等级的**彝族。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扶贫异地开发的加大,广大彝族群众打破了雷打不动的“大山是我母,森林是我家”、“高山由我座,跑马由我骑”的古训,挤入搬迁的热潮中,走出世居的大山,定居到了条件较好的坝区。据永兴傣族乡政府扶贫办出据的数据表明,永兴乡**彝族迁移到**县永定镇的有40余户,搬迁到莲池乡的100余户,猛虎乡的有10户。通过这几年的搬迁扶贫工作,**县已打破了过去仅永兴乡居住**彝族的局面,打破空间距离,为**彝族同其他民族共同团结进步提供了条件。
二、****彝族婚姻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县**彝族从奴隶社会跨入社会主义社会,解放50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怀下,同其他民族一道共同发展社会经济,共同团结进步,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几千年来,植根于奴隶社会的家支制度、婚姻制度、丧葬制度等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并且严重地影响到本民族自身的发展。**县**彝族地区,尚还保留维系着同四川大**彝区一样的婚姻等较落后的民族文化,并以家支制度的方式严格维系着、继承着。
(一)**彝族的婚姻文化。如今,95%以上的**彝族家支都保留和维系着买卖婚姻、同族内婚、等级内婚、家支外婚、姨表不婚、姑舅表优先婚及转房等婚姻制度。同族内婚,即只能在本民族内通婚,严禁与其他民族通婚的习俗,违者,重则处死,轻则开除族籍,新中国成立后,法制进一步健全,违犯同族内婚的不再处死,但开除族籍老死不相认的多。**彝族认为族外婚是整个家支最耻辱的事,他将会给整个家支带来被其他本民族家支(氏族)看不起,血统不纯之说。等级内婚,指的是只准在各自的等级内通婚,禁止不同等到级之间通婚,****彝族地区主要有诺伙、曲诺、嘎加、嘎西四个等级,四个等级之间绝不允许相互发生恋爱和结婚,违者,过去处死或降低等级。家支外婚,是指只能在本家支(本家族)外通婚,按家支的家谱确认,认为是属本家支的族人,不管相隔上百代已不能通婚,认为这是最羞耻,最不道德的事情。违者,过去要召开家支大会,进行用火刑处死。姨表不婚,指凡属母亲的姐、妹和堂姐妹的孩子都不能通婚,并且一旦建立姨表关系后,其子孙世代都不能通婚,**彝族认为姨表亲就像兄弟亲一样,子孙都是最亲的兄弟子妹。彝语讲“除了本家支外,姨表亲是最亲的家支”。买卖婚姻,**彝族的婚姻是由本家支和舅方家支说了算,本人没有婚姻自由的权力,并以金钱为交换。过去生活困难的时代,存在一只羊、一头牛换一个媳妇,现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地区最低价5000元以上,最高价上10000元以上,在**山地区价格更为高涨,有的家支为抬高家支地位、“名誉”,喊价2万至5万之间,形成目无
民宗局彝族婚姻文化问题调研报告
本文2010-07-09 11:37:09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928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