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县农业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栏目:工作计划发布:2010-06-24浏览:2069下载126次收藏

“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特色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特色知名农产品品牌大量涌现,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下一个五年(2011年—2015年),是全面建设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时期。为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步伐,大幅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富裕长阳、小康长阳的奋斗目标,现结合我县实际,就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化经营、重点项目建设等编制如下规划。  

    一、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一)“十一五”期间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成就  

近几年来,特别是“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要任务,不断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步伐,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步入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  

1、龙头企业蓬勃发展。近几年,全县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制定优惠政策,创优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进力度,先后引进建成了宜昌一致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宜昌清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长阳清江鹏博开发有限公司、长阳常家洞茶叶专业合作社等多家投资过千万元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400多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达到10家。2009年10月,宜昌一致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清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获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填补了我县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空白。  

2、特色农业基地快速发展壮大。近几年来,我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壮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全力打造特色农业大县,紧紧围绕菜、果、茶、畜、鱼、药六大传统特色产业以及木本油、魔芋、烟叶、甜玉米、马铃薯等新兴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基地70多万亩。其中,高山蔬菜基地规模达到30万亩,产业链完善,是名副其实的全国高山蔬菜第一县;柑桔和茶叶基地分别达到14万亩、6万亩规模,清江椪柑、清江早茶品质优良,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资丘木瓜享誉全国,全县中药材面积达10多万亩;我县中山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主要以魔芋、烟叶、甜玉米为主,调整面积5万余亩。特别是魔芋产业,是日本在中国发展最早的基地县,近两年已恢复性发展到3万亩;加大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力度,产业基地达到10万多亩;畜牧产业正朝着巩固山羊养殖大县、发展成为生猪调出大县的目标迈进;清江水产标准化生态网箱养殖面积达到300亩。  

3、品牌培育逐渐加强。全面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的申报认证工作,全县农产品品牌达到了34个。“清江鱼”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火烧坪”牌高山蔬菜获得省十大名牌农产品称号,“常家洞”牌长阳毛尖获得省十大旅游名牌农产品称号。  

4、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新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优惠和扶持措施,农发行等金融部门每年投资近1亿多元进行资金扶持,财政部门投入数百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持龙头企业,极大地推动了龙头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宜昌一致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07年5月在长阳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总投资近5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达2500多万元。在财政、金融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当年9月建成投产,建成了干法、湿法魔芋生产线、魔芋膳食纤维生产线各一条,达到年加工鲜魔芋3万吨,年产魔芋系列粉2000吨、魔芋膳食纤维500吨的生产能力。  

5、市场体系建设凸显新亮点。近几年,我县市场体系建设亮点纷呈,农产品销售渠道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一是办会办节成为推动市场体系建设的新方式。近几年来,我县先后成功召开了全国高山蔬菜研讨会,举办了长阳高山蔬菜节、清江椪柑文化节。通过办会办节把外地客商请进来进行广泛交流合作,高山蔬菜、清江椪柑、清江鱼等特色农产品已成功进入各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通过成功举办高山蔬菜产业发展20年纪念活动和召开首届全国高山蔬菜研讨会,进一步提升了我县高山蔬菜的知名度,上海江桥市场、湖南红星市场、江西南昌市场、广州江南市场、武汉皇经堂市场、武汉白沙洲市场、武汉中百集团、武汉家乐福公司等实力雄厚的农产品批发、加工、营销企业与我县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长阳兴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已成功实现对家乐福超市、武大后勤集团和省政府机关后勤处的蔬菜配送。通过举办椪柑文化节和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农博会,清江果业公司和大树湾巴柑合作社还把清江椪柑销到了俄罗斯,“土家嫂”牌系列产品已连续多年出口到香港市场。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推动市场体系建设的新载体。我县以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财务规范化管理为突破口,加强了对已组建和正在筹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场指导,加大了对典型合作社的宣传力度,积极为合作社提供相互交流的学习平台,积极为合作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53家,在全市名列第一,位居全省前茅。常家洞茶叶专业合作社和巴柑产销合作社被评为全省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是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成为推动市场体系建设的新力量。全县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同时,还组建了一大批柑桔、蔬菜、水产、土肥、农药协会等中介组织。全县仅高山蔬菜信息部、货运部就达20多家,蔬菜、柑桔、畜牧、水产、茶叶等特色产业的农村经纪人和营销大户在近两年也有突破性发展,全县共有经纪人队伍1000多人,为拓宽我县农产品销售渠道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是转变营销机制成为推动市场体系建设的新策略。全县充分运用连锁超市经营、配送销售、网上交易等经营方式和手段,促进了产销直挂。连续四年组织全县重点龙头企业与武汉中百超市、中商集团、家乐福公司等大型商业集团进行农超、农商对接,“一致”牌魔芋膳食纤维、“土家嫂”豆瓣酱、清江鱼豆豉及木瓜系列产品等优质农产品成功打进了武汉、深圳等大中城市。  

(二)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经验。  

1、加强引导和扶持,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县委、县政府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全县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列入党委、政府的工作议事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围绕高山蔬菜、柑桔、茶叶、魔芋、药材、水产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链,多途径、多种形式地培育和壮大了一批规模大、起点高、辐射能力强、机制活的农业龙头企业。如宜昌一致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魔芋产品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融魔芋种植指导、订单收购、深度加工、产业化经营为一身的生物科技食品加工企业,也是我县两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宜昌清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县委、县政府于2007年招商引进的一家食品深加工出口企业,在该公司带动下,全县甜玉米种植面积快速增长,2009年达到15000多亩,比上年增长5倍以上,全县甜玉米总产量达到1.8万吨,农民获得种植收入超过4000万元。  

2、科学规划,壮大基地规模。全县在充分考察资源、分析市场的基础上,超前规划、科学决策,选择优势强、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产业进行重点扶持。一是针对我县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时调整发展思路。针对对高山蔬菜产业,提出了“稳定面积、调整结构、打造品牌、发展加工、提高效益、保护生态”的发展思路,使高山蔬菜产业走上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在水产业的发展上,用“生态水产、绿色水产、高效水产、品牌水产”的特色水产业发展理念指导清江水产业发展,使清江水产业在规划控制范围内实现了稳步发展。在椪柑产业的发展上,明确提出在东部和清江河谷地带重点发展优质椪柑产业,努力把长阳建成全国的优质椪柑大县。2009年,县委、县政府又明确提出了建设“百万亩木本油料大县”、打造“中国魔芋之乡”和建设“中国优质绿茶之乡”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今后工作的重点。二是修改完善了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对产业化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安排部署,使各乡镇、各产业主管部门及龙头企业都围绕规划来抓落实。三是以一村一品建设为突破口,狠抓特色农业基地建设。近几年来全县共捆绑项目建设资金近1000万元,无偿投入基地建设,使70%以上的村形成了自己的主导产业,蔬菜、柑桔、茶叶、药材、魔芋等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基地不断巩固扩大。  

3、强化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为了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品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全面开展了农业标准的制定。在全面推行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制定和获批了高山蔬菜系列产品、清江椪柑等省级地方标准。二是全面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部分地区开展了农业标准化试验区建设,火烧坪高山蔬菜标准化国家级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已通过国家初步验收。清江水产的标准化生产成为部省重点推广的先进典型,被农业部列为全国斑点叉尾鮰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创建了三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全省农业标准化现场会于2008年在我县成功召开,各地对我县的标准化生产现场大加赞赏。三是大力实施农业“精品工程”建设。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农业精品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实行县直各部门对口支援的形式加大了“精品果园、安全菜园、高效茶园、标准药园、生态养殖园”建设力度。目前,全县精品柑桔园达到了1.5万亩,年产精品柑桔2万吨;高效茶园达到1万亩,年产名优茶500多吨;高山蔬菜合格率达98%以上。四是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级监督检测机构。在认真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贯彻实施的同时,制定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使机构和法规建设在全国、全省都处在领先位置。五是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高山蔬菜冷库全面推行了安全准出制度,实行了高山蔬菜生产档案记录,建立了质量追溯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了产品质量安全。六是实行严格的农药监管措施,组建了农药协会,实行了农药销售条码管理,有效禁止了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全面推广使用了安全有效的生物农药。  

4、打造名优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狠抓农产品质量管理,着力打造精品名牌,巩固和创立了火烧坪蔬菜、清江椪柑、清江鱼、“土家嫂”豆瓣酱、“一致”魔芋膳食纤维等数十个具有较大知名度的农业品牌,全县已有71个农产品注册了商标。“火烧坪”蔬菜已成为全国蔬菜中的精品名牌;清江鱼先后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湖北十大名牌农产品,成为我省水产系统唯一的国家级农产品品牌,此外还有5个清江鱼品种成功入选直供2008北京奥运会水产品,成为我省唯一入选2008北京奥运会食品清单的水产品,长阳清江库区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优质淡水鱼出口创汇基地,连续五年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名优水产品重点板块基地。清江椪柑、赵家湾巴柑、水井河椪柑、刘坪湖甜柚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水井河等7个企业生产的柑桔获湖北省优质水果称号,廪君牌廪君茶庄茶、土家贡茶、常家洞牌长阳毛尖、老雾冲有机茶、佷山牌早春贡茶等一批茶叶品牌在市场上享有较大知名度,“长阳清江茶”正在走出长阳,走向全国。到2009年底,全县获得“三品”认证的农产品达到34个,其中获有机食品认证2个、“a级绿色食品”证书8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3个,无公害农产品年产量达50万吨、产值逾4亿元,有效提升了我县特色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5、强化服务,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全县围绕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对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服务力度。一是调动全体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围绕“一户一个科技明白人,一组1-2个科技示范户”的发展目标,全县每年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各自专业特长帮助各村培养科技示范户,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在关键季节组织蔬菜、水果、茶叶等技术专班深入重点产区,有步骤地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举办技术培训现场会,重点围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节约型农业生产技术等开展培训,努力提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加强了农业信息服务工作。争取并实施了农业部“三电合一”农业信息入户工程,成立了信息服务中心,农民可直接利用电话随时查询相关技术或直接向专家咨询,信息渠道十分方便快捷,提高了为农民服务的能力。三是编印发行了《农民宝典》。2008年筹资30多万元由县农业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印了一套可以号称农业百科全书的《农民宝典》,首批印刷的1.4万册已于2008年上半年发放到农民手中。该《宝典》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已成为广大农民朋友脱贫致富的好帮手。四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近几年,我县先后争取到了农业板块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富民强县项目、国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特色水产大县项目等多个农业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促进了长阳农业的快速发展。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近几年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总体看,产业化经营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化程度还不高。一是基地规模不够大。除高山蔬菜外,其它几个产业的规模都偏小,建设标准不高,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农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二是农业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种多、乱、杂,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不多,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标准化生产的推进速度不快、农业品牌在市场的影响力不大,主导农产品的集体商标没有形成。三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够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组织形式比较松散,联结不够紧密,运作不够规范,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四是多数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够强。我县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还是空白,仅有两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缺乏产值过亿元、税收过千万元的大型骨干企业,资源优势还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五是投入不足,新技术推广、新成果转化难以到位。  

二、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条件分析与市场预测  

(一)农业产业化基础条件优越。  

——土地资源丰富。全县国土面积34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31560公顷 ,林地面积 240167公顷 ,水库水面 7245公顷 ,草地2775公顷。地形复杂,山高谷深,群峰逶迤,土地资源丰富。  

    ——立体性的气候资源。县域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受山地地貌条件的影响,县域内气温、日照具有垂直差异,表现出立体性的气候特点,形成不少的小气候环境,十分有利于多种农作物、林特作物生长。清江、丹水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 16℃ ,年≥ 10℃ 的活动积温 5281.7℃ ,由于山岭屏障作用,冬季温暖,清江流域峡谷水体增温,水面蒸发小,相对湿度大,是常绿亚热带作物柑桔、茶叶等最佳生长地区;高山地区地势平缓,土地宽阔,气候温凉,光照充足,空气清新,水质清澈,农作物生长自然隔离条件好,适宜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是高山无公害蔬菜和中药材生产的理想基地。  

    ——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县域内植物种类繁多,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据资料考查,全县有植物品种2000余种,其中种子植物有178科694属1336种,除种类繁多的林木植物外,有干果经济林木和美化、绿化品种75种,有竹荪、猴头等30余种食用菌、有薇菜、蕨菜、香椿、相思菜、鱼腥草等20余种野生菜。有药材品种近300种,其中本县资丘木瓜、独活、杜仲等药材产品驰名中外,享有盛誉。  

——丰富的水资源。县域有水域面积10825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2%。清江由西向东流经我县148公里,境内沿岸主要支流32条,降雨量、水资源较丰富。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县农业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