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5-30浏览:2841下载159次收藏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全面提高党员素质的有效途径。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近段时间,区委组织部和区委党校组成了专题调研小组,采取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单独访谈等方式,下乡镇、到科局,对全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尤其是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当前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有的放矢地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主要问题  

1、从培训的目标要求来看,布置任务多,保障措施少。党员教育培训的目标要求能否实现,工作能否取得实效,机制保障是关键。我们每年都制订了科级干部培训班、村支书培训班、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党员冬春训等一系列具体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目标要求。由于缺少严格具体的考核机制和必要的保障措施,有些班办了,有些班没有办,有些培训任务完成了,有些培训任务没有完成。没有督导,没有检查,没有考核,没有评比,没有通报,尤其是没有必需的培训经费作保障,致使部分基层党组织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上级不满意,党员有意见。  

2、从培训的对象来看,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参加的少。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是党章赋予党员的一项基本权利,党员理应尊重自己享有的这种权利。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尤其是个别农村党员三请四接也不愿意参加支部组织的各种会议,包括教育培训工作。如xxx镇官庄村有党员60多名,每次党员会一般仅到20多人,最多时也只有40多人,最少时仅10多人,这样的到会率,怎么能够确保党员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  

3、从培训的方式来看,以会代训的多,灵活多样的少。各单位党组织除了按要求组织党员参加区委关于党员干部教育的各种培训班外,很少组织党员主动开展大规模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大部分单位党组织都是以会代训多,专题培训少;照本宣科的多,灵活多样的少。尤其是农村党支部,一般每年召开3——4次会议,年初一个会议,制定年度工作规划,安排全年工作。年中一个会议,纪念党的生日。年底一个会议,对全年工作总结。通过这些会议,以会代训,上党课,学习有关政策文件;评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会议与党员教育培训混为一体,层次不分明,效果不理想。  

4、从培训的内容来看,政治理论的多,结合实际的少。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政治理论多,传统内容多,新形势、新政策、新技术研究得不够深,讲解得不够透彻,往往是泛泛而谈,空洞无物,不切实际,缺乏时代性和实用性。学也得学,不学也得学,灌输式的教育培训往往流于形式,不注重效果。尤其是农村党员教育培训资料缺乏,党报党刊对于机关干部而言尚需较高的文化水平才能阅读,对于农村党员来说确实有点强人所难。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不长篇累牍、不拖踏冗长的学习资料最受农村党员的欢迎,但象这样的资料确实太少了,甚至目前还没有。  

5、从培训的条件来看,设施陈旧的多,现代时尚的少。近年来,全区虽然按照设备统一使用、网站统一建设、信息资源统一建库的原则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培训条件,夯实培训基础,新建了92个农村党员活动中心,升级改造了644个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站点。但是,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条件仍然不容乐观,活动场所不健全,设备设施陈旧,个别乡镇没有党校,许多村里没有农民夜校。远程教育站点也因宽带网不正常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从培训的师资来看,临时拉配的多,专职兼职的少。一是师资力量有限。全区有4万多名党员,其中1万多名机关党员和3万多名农村党员,仅依靠区委党校的师资力量难以满足党员教育培训的实际需求。加上师资学科不齐全,部分课程出现空档,找不到专业教师。尤其是农村党员适用技术培训,经常出现到其他区县市甚至到省市聘请专业技术老师的现象。有时应急,也不得不采取拉郎配的办法,把非本专业的老师临时凑合着拉上讲台。二是师资利用不合理。有的人才下面不知道,下面的需求有时上面不了解,造成部分人才无用武之地。三是师资队伍不稳定。特别是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得力,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流动性大,不少教员对党员教育培训的业务不熟悉、不精通,没有沉下出耐心细致地了解党员的实际需求,上党课得不到党员认可。  

二、原因分析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之所以存在以上“六多六少”的问题,分析原因,归纳起来,既有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有组织因素的制约,更有党员自身条件的限制。  

1、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就业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利益主体、新的分配方式、新的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党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大,集中组织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群众的思想更加活跃。部分党员看不清历史发展的方向,分不清前进中的主流和支流,政治上迷惘,精神上空虚,受西方腐朽价值观和生活观的影响,产生了失衡的社会心理,金钱至上、功利主义、自由化思潮泛滥,增加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难度。  

2、组织因素的影响。目前,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保障措施很不完善。一是领导认识不到位。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对党员的教育培训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当作软任务来对待,目标要求比较笼统,操作起来可有可无,致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二是培训经费严重短缺。税费改革后村级运转主要依靠国家转移支付来维持,转移支付的资金十分有限,很少甚至不可能有多余的资金用于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由于农村党员的培训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就失去了经费保障。据统计,一个村每召开一次党员大会,要么每人发5——10元的误工补助,要么集体开餐,少则花销7——800元,多则花销上千元,加上集体经济薄弱,村党支部只好压缩会议,尽可能少开会,尽可能减少党员教育培训的开支。三是协调机制不健全。区、乡、村三级没有建立起党员教育培训长效管理机制,考核制度不完善,没有统一标准、统一要求,重培训数量,轻培训质量,加上组织、纪检、宣传等部门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上侧重点不同,各自为战,随意性大,产生了内容上重复、时间上冲突等矛盾,致使党员对教育培训工作产生了应付心理。  

3、自身因素的影响。党员自身素质是影响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内在因素。当前,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是影响党员教育培训效果的主要原因。从2007年底全区农村党员队伍的结构来分析,存在着“三偏”的严重现象。即年轻的偏少、致富带头人偏少、文化程度偏低。2007年全区561个行政村共有党员24678名,其中,35岁及以下的2245名,占9.1%,而60岁及以上的6900名,占 28%,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女党员2566名,占10.4%,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大专以上文化的240名,仅占0.97%,而初中及以下的有17594名,占71.4%,文化程度严重偏低。在教育培训工作上,文化程度高的吃不饱,文化程度低的受不了;年轻的党员希望培训的次数多一点,内容丰富一点,而年老的党员行动不便,希望培训的次数越少越好,内容越简越好。  

三、对策建议  

1、更新观念,强化保障,落实党员教育培训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