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组学习会议发言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谈一些认识和思考,与同志们交流。
一、为什么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对**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的分析和判断。
**县是典型的西部欠发达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水平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贫困县。改革开放以来,**县紧紧依靠国家一系列发展优惠政策,依托自身的产业基础、资源状况,在大力发展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加大了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促使经济社会取得了很大发展。特别是 “十一五”以来,**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按照“适度调整、把握全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玉米、马铃薯、西(甜)瓜、枸杞为主的特色种植区域格局;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治理水土流失、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通过建设羊绒工业园、太阳山(**)工业园区,培育民营骨干企业,促进工业经济呈现强劲增长势头。可以说奠定了由前工业化向工业化转化的基础。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17亿元,同比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94亿元,同比增长41.2%;税收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150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00万元,同比增长26.1%;农民人均纯收入2914元,同比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92元,同比增长13.1%。
认真分析**的县情和所处的历史方位,可以看出,目前**的经济发展型态正处在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由此正在催生社会型态的三个大的转变。第一个转变,由前工业化阶段向工业化阶段转变。按照发展阶段划分,工业化主要由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构成,这是由一系列经济指标确定的。一是以人均gdp判断,2009年**县人均gdp为5127.1元人民币,约合美元772元,低于工业化初期人均1200美元的最低标准。二是以产业结构判断,2009年**县三次产业比例为28.9:35.5:35.6,第一产业比重28.9%,高于工业化时期低水平标准。三是以城市化水平判断,2009年**县城镇人口9.95万,占全县总人口的26%,低于城市化率30%的最低水平。因此,目前**还处在前工业化的阶段,农业仍然一统天下。这方面主要表现在没有大工厂、大工业。经过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历届班子的不懈努力,现在**正处在由前工业化时期向工业化转变这样一个阶段,而这个转变的速度和程度就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方式,如果能够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科学、合理、高效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县就会成功实现由前工业化阶段向工业化转变的重大历史性突破。第二个转变,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生存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解决温饱问题。发展型社会是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尽管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但社会温饱问题总体得到解决,发展的目标开始逐步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成员消费结构等方面均表现为不同的特征。
生存型社会与发展型社会的结构特征
消费结构特征 经济结构特征 社会结构特征
生存型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以温饱为特征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需求是整个消费需求的主体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比较高,工业、服务业的比例较低,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要求低 多数社会成员从事农业,社会贫困发生率较高,社会分化不明显
发展型社会 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特征的消费需求多样化,基本物质需求比例明显降低 农业比例较小,工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需求较高 多数社会成员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由于市场和分工的拓展,社会群体开始分化
按照以上理论分析**县经济社会状况,目前,**县整个扬黄灌区经过近二十多年到三十年的扬黄灌溉,群众已经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但山区群众的生存现状依然不容乐观。2009年**人均gdp仅为770美元,农业比重很大,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基本属于生存型社会发展阶段。但是,经过“十五”和“十一五”两个规划时期发展,在国家开发西部政策、资金的支撑下,**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工业经济开始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城镇化率也在逐年提高,尤其是近两年来,我们一直在下大力气解决山区群众的生存问题,随着生态移民工程的顺利推进,8万多群众已经从大山深处搬了出来,生活的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由过去的保稳定、保吃粮、保饮水到现在的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和特色产业。因此可以判断,**县正在开始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而这个转变关键也在于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第三个转变,由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向现代社会管理模式转变。随着中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必将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必将会由单一的传统型社会管理向现代型社会管理转变。**县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国内生产总值稳步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但是总体上欠发达的经济社会状态没有根本改变。考察**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既要看到这一基本事实,更要注意潜在的已经出现的发展势头。这种势头集中体现在工业经济蓄势待发,特色农业方兴未艾,基础设施正在大力推进等方面。特别是从目前**生态移民工程所建的惠安新村、韦州新村来看,卫生室、治安室、小超市、网络通讯等等都具备了,这是几年前根本不敢想象的。由此有理由判断**县社会管理模式正在由传统管理模式开始向现代社会管理模式转变。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过程中,靠传统的发展方式,完全跟不上时代的需求,跟不上人民群众建设现代生活的需要。因此,促进这一转变,也必须靠转变发展方式。第四个转变,由跨越式发展的准备阶段向跨越式发展转变。跨越式发展是自治区关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也**县委、政府目前工作的主轴。综合以上分析判断,**县正在由跨越式发展的准备阶段向跨越式发展转变。
综上所述,**县已经站在了这个新的起点上,具备了这样一个条件,而支撑这四大转变的根本,或者说,这些转变的程度如何、综合效应如何,关键在于大的资金投入,关键在于大的建设项目的带动,关键在于工业、商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根本上就在于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说,这些转变既是**县科学发展道路上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一道坎”,冲得上、拿得下、撑得住,后面就顺利。否则,将错失难得的历史机遇,今后发展的困难将更大,**的事业可能功亏一篑。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既是经济任务,也是政治任务。
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唯一的选择
第一是从根本上解决“县穷民贫”问题的选择。近几年**县的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速度,但县穷民贫依然是最大的县情。全县除羊绒产业外,工业几乎是空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服务业层次不高,自身发展能力十分有限。截止2009年底,全县人口约39万,占宁夏全区的6.3%、吴忠市的29.81%;国土面积4662平方公里,占全区的7.02%、全市的23.1%,而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低于全区、全市平均水平。
2009年**县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区、全市平均水平对比情况
指标 单位 ** 全区 占全区
比重(%) 全市 占全市
比重(%)
人口 万人 39.34 625.2 6.3 130.8 29.81
面积 平方
公里 4662.16 66400 7.02 20200 23.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0.17 1334.56 1.5 185.89 10.85
地方财政一般
预算收入 亿元 0.62 111.5 0.6 12.3 5.04
农民人均
纯收入 元 2914.36 4048 72 4390.7 66.4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元 9792.01 14025 69.8 12649 77.4
在全区常规考核的山区八县区(**)中,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县处于中间状态。2009年,gdp增速排名第二,财政收入增速排名第三,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数排名第六,增速排名第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绝对数排名第八,增速排名第一。
2009年**县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与其他县(区)比较(单位:亿元、%)
地 区 地区生
产总值 地方财政一
般预算收入 农民人均
纯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绝对数
(亿元)
对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组学习会议发言
本文2010-05-30 13:06:40发表“发言稿”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6607.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