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观摩会交流材料之七
现场观摩会交流材料之七:需求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我与大家探讨的课题是“需求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如有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需求预测模型建立的背景
随着中国烟草市场的逐步开放,传统的以产定销的模式已显现出市场的不适应性,工业、商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丛生。市场放开、竞争加剧,如仍然按部就班,烟草行业将失去竞争优势,所以,国家局提出的“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是对烟草行业的一次重大革命。
**烟草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按照国家局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工作,把需求预测作为订单供货的主要工作来抓,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预测模型和比较完整的预测体系。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又结合三区农村市场的实际特点,建立了符合自身特点的预测管理制度和预测程序,有力地支持了 “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工作的深入推行,对提升客户经理预测能力和水平、准确把握客户需求、摸清市场容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需求预测模型的建立
(一)建立预测模型的基本框架
摸清市场容量、把握真实需求,其实质就是要围绕“一个核心”,抓住“两个因素”,从“两个层面”入手,实现挖掘市场需求,掌握市场动态的目的。
1.“一个核心”:就是以客户经理为核心,使客户经理成为预测主体。
2.“两个因素”:一是按照“人口决定总量”的要求掌握区域卷烟消费总量;二是按照“经济影响结构”的要求把握区域卷烟消费结构。
3.“两个层面”:一是消费者层面,主要是根据消费趋势的变化来判断区域卷烟需求变化趋势;二是零售客户层面,主要掌握客户现实需求,并加以分析判断,确定需求总量。
在此基础框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需求总量与现实货源之间的有效匹配,即:有限货源的合理分配。具体来说,需求预测总体思路就是“制度保障、模型预测、数据分析、调整上报、供应平衡”。
(二)建立预测模型的操作维度。
需求预测最终要落实到客户和品牌,通过每个客户、每个品牌的预测分析来实现与总体市场需求的匹配,以满足客户对品牌的需求。因此,预测模型在操作上就是对客户和品牌这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分析。
1.客户层层分解、发现规律,把握不同客户的需求特征。由于零售客户的经营能力、经营特征的不尽相同,首先要区分零售客户的类型,掌握销售规律,针对不同类型的零售客户进行分群预测,把握不同客户的需求特征。我们将客户预测类型分为四大类:新办证型、违规违价型、销售波动型、销售稳定型。
例如:对于销售波动型客户,我们将通过帮助零售客户分析周边的消费群体和市场变化情况,寻找影响零售客户需求变化的因素,与客户协商,得到客户的认可后确定客户的真实需求。
2.牌号分类识别、掌握趋势,把握不同牌号的需求特征。在把握不同预测类型客户需求量的基础上,我们再次通过不同牌号的消费趋势、订单份额、订单满足率等因素,将牌号进行分类识别,把握不同牌号的需求特征,分析预测的重点牌号。我们将牌号进行不同角度的分类,并对分类进行组合。分类方法是:一是价格档位,按价格进行区分,并确定农网市场的主销档位;一是满足状态,分为常销卷烟、紧俏卷烟、新品卷烟、滞销卷烟等。组合方法是:同档位品牌替代性、相近档位品牌管关联性。
例如:针对农村市场主要以销售100元档位以下牌号的特点,选取各档位主销牌号作为预测的主体,并根据订单满足率的高低,将品牌进一步分类为“紧俏牌号”和“常销牌号”,“常销牌号” 供需矛盾不是很突出,基本能满足市场供应,一般直接用零售户的要货订单就可以基本准确地反映市场真实需求,“紧俏牌号”由于长时间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市场需求信息放大失真现象普遍存在,走访时了解的需求信息失去了参考价值,这一点成为整个预测过程中的一道障碍,这部分卷烟究竟如何预测?经过仔细研究分析,我们通过断货率来测算紧俏卷烟的需求数量,也就是用客户该紧俏订购数量除以这一卷烟的在销天数,基本算出客户每天的销售数量。这样就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市场的真实需求。
三、需求预测模型的应用
需求预测模型的建立解决了如何预测、从什么方向上预测的问题。模型建立后,如何有效地应用是根本问题,直接影响到预测的准确性。
(一)认识存在的难点
卷烟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动态变化的,我们必然会面对一些难点问题,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农网市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加以解决。
难点一:如何准确把握市场特征?
难点二:如何有效满足客户需求?
难点三:如何合理解决供需矛盾?
难点四:如何把握卷烟均衡投放?
(二)解决难点的具体措施
1.加强市场调研工作,理性判断市场特征,把握区域市场消费需求变化趋势。我们在工作中经常深入市场、
现场观摩会交流材料之七
本文2010-05-17 16:23:59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5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