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经济学内涵与研究方法的文献综述
(曲阜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摘 要: 文章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全面介绍了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思路、概念和功能,对前人的研究方法 和结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各个学派的研究特点,并对其进行了简要评价,特别是在某 些地方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网络经济;外部性;网络组织;集体行动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6921(2009)13—0003—03
应当这样说,关于经济网络的讨论由来已久;而网络革命的出现则极大地扩大了经济网络的 影响,也使得经济学界更进一步意识到研究经济网络问题的重要性。也正是由于这一点,网 络经济学才会成为一个备受重视的新的经济学分支。
以计算机技术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为代表的网络革命对当代经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以 邮政网、电信网为主的通信网络,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和以大众传媒、综合信息网 、专业信息网为主的信息网络,在数字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逐步走向“三网合一”。人类社会 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传统的矩形信息传播方式正在被网络式、分布式的传播 方式所取代。笔者认为,其对当代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迅捷、便利的信息传播方式,为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提供了更为强大的信息支持,使得 企业之间的分工进一步细化,企业间合作也更为紧密,从而使原有的经济网络更为紧密。②经济网络之间迅捷的信息传播方式也使得经济网络约束机制更为有效,网络中各成员 借助于便利的信息传播,使得成员之间建立起更为紧密的信用体系,降低了交易费用(这一 点可以在下面的分析中进一步说明)。
1 主要的分析思路与研究方法
应当说,网络经济学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不同的分析思路都有其相对独立 性。基本上来说,网络经济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主要的分析思路。①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经济学。这类经济学主要研究以电子商务为中心,研究互联网对经 济运行方式的改造:通过中间环节的减少使企业、用户之间的关系更为直接快速的沟通、融 合;减少生产的采购成本,缩短企业运营周期,降低企业的销售成本,并为客户进行有效的 定位服务。当然,管理学和市场营销的研究方向,在这一研究思路中所占的分量相对较大。②网络产业经济学。这类经济学是主流经济学中产业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主要是 通过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拓展来解释外部性等原有理论中“市场失灵”的问题。研究的具体 对象如计算机、电信、航空、传媒等产业,其产品特点主要是:互补性、兼容性和标准、消 费外部性、转换成本和锁定以及生产的显著规模外部性等〔1〕。③企业间网络经济学。这类经济学是新制度经济学中企业理论的一个重要拓展。所采用 的主要是新制度经济学中产权、交易费用、契约等分析框架。文章的分析框架主要也是沿着 这一思路展开的。另外,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学中关于空间和区域间网络关系的分析思路 以及企业群集研究的一些分析也会在文章中有所体现。应当注意的是,文章提到的研究 网络关系的相关理论,在经济学分析方法是就网络关系的形成、功能及其经济影响而言的, 而不是依赖于某一种具体网络关系。所以,西方学者关于网络关系的分析也基本适应于我国 的经济网络,所不同的是网络的具体联结方式、文化信念等。
2 关于网络概念的论述
网络经济学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全面深刻的理解网络的概念对于认识网络经 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网络的概念,经济学文献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2.1 网络是指经济主体之间互动的一种具有外部性的结构
一般来说,加入网络的主体越多,则正的外部性越大。也就是说,网络首先是一种结构,并且具有外部性的特征,所以要 理解网络必须先分析外部性的内涵。外部性又可以分为外部不经济和外部经济,其具体定义 为:“外部经济(不经济)是这样一种事件,即它给某单位或某些人带来好处(造成损害) ,而这单位或这些人却又不是做出直接或间接导致此事件之决策的完全赞同的一方〔2 〕。”
nicholas economids 教授从互补性对外部性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认为那些呈现出很强的互 补关系的“垂直”产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从而将网络产业的外部性推广到了更具有一般意 义的网络经济的外部性,他从产业互补性即产业结构和外部性分析网络,认识到了网络的内 涵〔3〕。
michael kats和carl shapiro则认为外部性是消费同样产品的其他使用者的人数增加时, 某一使用者消费该产品时所获得的效用增量〔4〕。s.j.liebowits和s.e.margolis更 广泛地说明了网络外部性的含义:网络外部性是指当采取同样行动的代理人(agents)的人数 增加时该行动产生的净价值增量。
经济学家katz 和shapiro在1985年对网络外部性进行了分类〔5〕。他们将网络外部 性分为两种:①“直接的网络外部性”——“通过消费相同产品的市场主体的数量所导致 的直接物理效果”。②“间接的网络外部性”——“随着某一产品用者数量的增加,该产 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
从以上关于网络的论述中可以发现,大部分经济学家都是从外部性的概念方面介绍网络,而 忽视了网络作为一个经济结构的重要意义,这是由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强的正 外部性造成的,这对于人们认识网络的外部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全面认识、理解网络的概念,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产生的很大的消极影响,也不利 于从本质上认识网络经济学。
2.2 网络是一个企业群,企业联系起来,并给予参与者共同的利益
这种企业群的概念所代 表的是一种介于市场即时交易与企业内部管理之间的一种经济管理模式。从本质上说是从分 工的基础上介绍因分工而导致的协作,因协作而产生的各生产者单独生产利益及分配问题。 亚当斯密从分工的角度严密的分析了分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斯密只是从分工角度分 析企业群,而忽视了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把企业群中的各主体看成是单独的没有联系的孤 立体,没有认识到企业联系起来的重要意义;马克思继承了斯密对于分工的认识,并且发展 了斯密的理论,认识到企业之间的分工从另一方面说其实是一种协作,各个经济主体通过分 工后的相互协作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①斯密分析的侧重点在于企业的内部分工,具体 是指当管理上的协调比市场机制的协调能带来更大的生产力、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利润时〔6〕,企业会将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和营销都整合到企业内部形成纵向一体化。但同时企业管 理成本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急剧上升直到生产产品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为止。②在市场即时交易中,马克思认识到企业间合作是有深刻经济学含义的:产品通过交换 得以实现价值,但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即使是在完全自由的市场中的这种交换(基于社会 分工或产业分工所得来的产品)也不是可以一直进行下去的。
对于以上两点,科斯曾在其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1937)中,提出了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 论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既然专业化的生产者可以通过市场组织分工,为什么还需要企业? 〔7〕按 照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解释, 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的成本, 企业没有无限扩张则是 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企业会选择在市场交换与一体化两者之间达到均衡。
马克思的企业间分工协作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是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可以看作是网络经 济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只不过网络经济的形式突破了传统产业集群受地域范围、自然条件 等因素的影响。理查德森指出“企业和市场之间直接协调和自动协调的两分法,使人们误解 为性质截
关于网络经济学内涵与研究方法的文献综述
本文2010-04-30 00:32:02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436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