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张集铁路西土城车站路堑边坡变形原因分析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4-30浏览:2327下载191次收藏

(呼和浩特铁路局 张集铁路建设指挥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摘 要: 文章叙述了边坡的地形特点、岩体的地层组成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边坡变 形形态和特征;提出了造成该处边坡变形的原因,即:岩体结构、边坡高陡、卸荷回弹、岩 体内结构面的存在、水的作用和岩土的膨胀性。
关键词:路堑边坡;变形;玄武岩岩体;张集铁路
中图分类号:u213.1+8(226)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编号:1007—6921(2009)11—0124—02

张集铁路为新建铁路,途径张家口山间盆地、中低山区、内蒙古高原。本文要讨论的变形边 坡位于内蒙古高原之低中山区一缓坡上,西土城车站的西端,分布里程dk123+830~dk124+40 0,设计为一深挖路堑,最大挖深32m。

工点处i线路堑于2006年 7月开始施工,施工过程中线路dk123+890~dk123+950左侧和dk124+ 190~dk124+300右侧堑坡出现了大面积坍塌,其中dk124+190~dk124+300段的坍塌物几乎掩盖 了整个堑底,随后在其堑顶及其后缘山坡出现了大小不同的三道裂缝,其中堑顶附近有两条 大的弧状裂缝,最大错距达3m;后缘山坡裂缝到线路最大距离接近100m;dk124+104~dk124+ 170右侧也出现了羽状排列的弧状开裂,两者呈相向延伸之势。为防止边坡变形加剧,施工 单位对dk124+185~dk124+310右侧堑坡按1∶1重新进行了刷坡,刷掉了靠近堑顶两条大的裂 缝,同时进行监测。2007年初,发现堑顶裂缝宽度有明显加大之势,最宽达10cm;同时山梁 上又出现了约25m长的裂缝,裂缝最宽达8cm;而且重新刷方后dk124+285~+325段又出现了新 的坍塌。线路的左侧堑顶断续出现了规模不等的开裂,其中dk123+890~dk123+950左侧坍塌 处堑顶出现三条裂缝,裂缝最宽为5cm。当时小里程端已基本上开挖到路肩设计高程,从dk1 24+000附近至大里程距离设计标高还有约2m。
1 自然背景条件
1.1 地形地貌

该段路堑所处地貌属内蒙古高原中的低中山区,自然坡度较缓。dk124+190处为山梁,地势 最高,由此向东西两侧山坡逐渐变缓,地表多基岩裸露。工点就位于山坡的中下部。
1.2 地层分布

本段岩性主要为第三系中新统(n1)玄武岩、黏土、泥岩夹砂岩,它们相互夹杂包含,分布 十分凌乱,泥岩夹砂岩顶面变化很大,呈波状起伏。各地层及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1.2.1 玄武岩(n1):主要分布于地层的上部,多出露于地表,覆盖于第三系中新统 砂岩、 泥岩和黏土的上部。柱状节理发育,节理面上常见附着白色泥状物。全风化-强风化,岩体 呈土状、砂状和碎块状。风化裂隙十分发育,裂隙中往往充填白色粉沫和泥状物,部分地段 夹泥岩、黏土层。dk123+890~dk124+114和dk124+180~dk124+325段包含大量棕红色第三系黏 土。
1.2.2 黏土(n1):主要分布于dk123+890~dk124+114和dk124+180~dk124+325段的玄武岩中,多以充填形式分布 ,土质不均匀,其中含大量的小砾石,湿时黏手,干时坚硬多小裂纹,可见摩檫面,面上常 见摩檫痕迹,呈深灰色短条状。具强膨胀性。
1.2.3 砂岩(n1):多呈条带或透镜体分布于泥岩中,成岩作用差,矿物成份以石英 、长石为主,其产状为走向290~315°,倾向西南方向,倾角15~35°。
1.2.4 泥岩(n1):成岩作用较差,矿物成份以黏土矿物为主,具强膨胀性。产状为 走向290~315°,倾向西南方向,倾角15~35°。常见玄武岩夹杂其中。
1.3 水文地质特征

施工开挖过程中,揭露了玄武岩下部的砂岩含水层,致使地下水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张集铁路西土城车站路堑边坡变形原因分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