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县采煤沉陷区受损情况调查报告

栏目:调查报告发布:2005-05-19浏览:2448下载202次收藏

> ****古称义章,建治于公元617年,976年改称****,沿用至今。现辖11镇16个乡,总面积2142平方公里,总人口55.2万人,县城居住人口近十万。改革开放以来,****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三大优势”,促进了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一、地理区位
> ****县地处湖南省最南端,是湖广两省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是承东接西的良好投资区,其地跨东经112°37′35″?113°20′29″,北纬24°53′48″?25°41′53″,周邻“二省八县市”,素称湖南省之“南大门”、“楚粤之孔道”。****气候适宜,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县城平均气温18.3℃,全县平均降雨量1487mm,年平均日照时数1603.1 小时,自然环境独特,景观优美、土地肥沃,是农业产业化投资的优越之地。
> 二、交通运输
> 良好的区位优势,形成了我县发达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国道107线穿越我县境南北,途径8个乡镇,省道s324线贯穿东西,途径9个乡镇,京珠高速公路从我县城东经过并设]有互通式出口。京广铁路复线途径我县太平里和白石渡两乡镇,设有2个客货运站,坪梅铁路支线沟通我县南部7个乡镇并依次在该7个乡镇设立了货运站。发达便捷的铁路、公路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使我县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是内地进入粤、港、澳和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
> 三、自然资源
> ****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现已探明矿产资源9类36种,以钨、锰、锑、金、银、铅、锌等有色金属储量最为丰富;煤炭储量在1.5亿吨以上,大量石、花岗岩储量近4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储量的六分之一;高档石材“****红”系列被评为“中国第四红”,境内300平方公里的莽山原始森林,既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又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能资源丰富,可装机10.2万kw。****享有“有色金属之乡、湘南第一煤都、石材王国”之美称,并依此形成了煤炭、电力、建材三大工业体系。我县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基地县市之一,也是湖南省主要的商品煤供应基地县。从上世纪70年代中叶至今,30年来,煤炭工业作为****县五大工业支柱之首的位置,每年向地方提供1/3可供支配财力的贡献,是近期其它产业一时难以取代和超越的,煤炭工业的建设与发展,一直为各届县委政府所重视和关注。
> 四、我县煤炭开采及国有重点矿的历史沿革
> ****县煤炭开采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元未明初,县人在垦荒耕田中,发现煤层露头,始开采利用。明、清两朝为群众零星开采,清朝末期起成矿开采,至民国3年(1914年),英国汇丰银行买办陈廉伯和南洋烟草公司协理简英甫到栗源区的狗牙洞组建地利公司,进行规模开采关溪煤矿。民国8年(1919年),滇军司令李根源组建恒豫公司开采杨梅山煤矿,由此形成我县悠久的产煤历史。建国(1949年10月)以后,****煤炭工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五个阶段:
> 1950~1957年,即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建国初期,杨梅山煤矿隶属湖南省工业厅。南岭煤矿有限公司隶属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1957年,由中南工业部下放给广东省管辖。
> 1958~1965年,即“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由中南局和国务院批准,将梅田矿区划给广东省坪石矿务局经营。1964年梅田矿务局正式成立,成为独立的法人代表,属广东省直属企业。
> 1966~1970年,即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梅田矿务局通过扩建增长,在我县境内相继形成了下辖1、2、3、4、5、6、7、10、11矿共9个矿区的规模(8、9矿在临武县境内)。
> 1971~1980年,即第四、第五两个五年计划期、为梅田矿务局、坪石矿务局(2、3矿),资兴矿务局杨梅山煤矿的盛产时期。
> 1981~2000年,即改革开放时期,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和国有重点矿的改造,以上煤矿逐步转制和闭井,1999年坪石矿务局属3矿(关溪煤矿)闭井,2000年,梅田矿务局属的9个矿全部闭井,资兴矿务局属的杨梅山矿闭井。
> 我县煤炭主要以烟煤和无烟煤之主,分布区域主要在:梅田矿区、关溪矿区、杨梅山矿区,涉及全县13个乡镇。
> 1、梅田矿区
> 位于县城西部,包括梅田镇、浆水乡、麻田镇、长村乡、迎春镇,骑田林场共5个乡镇33个行政村1个国有林场近8万人口。其中一矿(梅田)、二矿(梅田、浆水)、三矿(浆水)、四矿(浆水)、六矿(梅田、麻田)、七矿(麻田)、十一矿(浆水),该矿务局创建于1962年,生产总规模为年产无烟煤140万吨,共有职工1.5万人,包括家属,共计5万人之多。总投资达到5个亿。建有专用铁路、公路、通讯、供水、供电等设施齐全,2000年全面闭井。
> 2、杨梅山矿区
> 位于县城东部,包括杨梅山镇、平和乡、太平里乡、赤石乡、长策乡5个乡镇21个行政村2万人口,杨梅山煤矿属资兴矿务局,建国前,由国民党经营,抗日时期为华南各铁路、工厂燃料重要供给地。建国以后,隶属湖南省工业厅,该矿以开采烟煤为主,年生产能力为26万吨,总投资超过8千万元。
> 3、关溪矿区
> 位于县城南部50公里处,与广东省乐昌县交界,包括关溪乡、栗源镇、岩泉镇3个乡镇22个行政村近3万人口,其中二矿也称八字岭矿在栗源,三矿(关溪、岩泉)以生产烟煤为主,其中三矿年产15万吨,原有职工1200人,1999年闭井。
> 此间,同时开采的有郴州地区矿(1951年停办年产煤10万吨),县麻田煤矿(年产煤5万吨),县山门水煤矿(年产煤5万吨)。
> 五、采煤沉陷区受损情况
> 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深度开采,尤其是原广东省坪石矿务局属关溪煤矿(三矿)、八字岭煤矿(二矿),湖南省资兴矿务局杨梅山煤矿和广东省梅田矿务局属的9个矿井的长期开采,并于2000年相继闭坑,因此遗留下大范围的采煤沉陷区,矿区山林耕地破坏,居民生产生活设施损毁、地质环境灾害损失的问题,给经济发展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影响,社会稳定压力剧增,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到了必须及时整治的紧要时刻,为此****县成立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周笑春同志任组长、副县长王开信、黄检忠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计划局局长黄常镜任办公室主任,抽调相关专业人员,组成了采煤沉陷区受损情况调查组。从2003年3月到2003年9月对采煤沉陷区(梅田矿务局一矿、二矿、三矿、四矿、六矿(含五矿)、七矿(含原十矿)、十一矿;资兴矿务局杨梅山矿;坪石矿务局关溪煤矿,八字岭煤矿的受损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并对受损的住宅、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道路、通讯、生活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进行了逐一认证、鉴定、摄相并登记造册。
> 塌陷区受损情况如下:
> 1、住宅受损情况
> 根据调查统计,在十个采煤沉陷区受损住宅5607户,受灾人口18955人,住宅建筑面积65.42万m2。按照建设部《危险房屋鉴定标准》进行鉴定,符合d级标准的住房357户1322人,建筑面积5.91万m2;符合c级标准的住房1063户,3777人,建筑面积12.4万m2;符合b级标准的住房1759户,5531人,建筑面积18.88万m2;符合a级标准的住房2428户,8325人,建筑面积28.2万m2。
> 其中城镇:住宅受损2654户,7772人,155795m2。包括d级51户,151人,4194m2;c级486户,1430人,25546m2;b级729户,2037人,41688m2;a级1388户,4154人,84364m2。
> 其中农村:住宅受损2953户,11163人,498377m2。包括d级306户,1171人,54927m2;c级577户,2347人,98542m2;b级1030户,3494人,147192m2;a级1040户,4171人,197716m2。
> 其中城镇平房受损858户,2339人,42852m2,包括d级35户,102人,1655m2,c级372户,1093人,10916m2,b级340户,846人,17395m2,a级111户,298人,6885m2;城镇楼房受损1797户,5436人,113163m2,包括d级16户,49人,2539m2,c级115户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县采煤沉陷区受损情况调查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