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森林重庆与生态文化建设
重庆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快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是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提供示范的需要,是形成沿海与内陆联动开发开放新格局的需要,是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应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关系,要树立生态立市和环境优先的理念,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嘉陵江、乌江流域的水体和生态环境,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努力把重庆建设为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安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大城市,为此重庆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9月作出了“实施森林工程,建设森林重庆”的重大战略规划。其总体思路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坚持以统筹城乡林业发展为主线,充分体现兴林富民;坚持政府引导、全民参与,调动全社会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坚持科技进步,发挥市场作用,最大限度释放发展活力;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新建与改造并举,努力提高绿化质量;坚持生态优先,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坚持齐抓共管、部门联动,形成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要围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科技兴林,优化森林结构,做大林业产业,培育林产市场,加大政策扶持,倡导生态文明的思路,开展植树造林大会战,推进城乡绿化大发展。总体目标[/b]是:到2012年,森林工程全面推进,森林资源总量大幅增加,新造林1100万亩,改造低效林1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8%。林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林业总产值达到250亿元,农村粮林结构调整到7∶3;建成2000个绿色小康村,农民人均林业年收入达到500元;森林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城乡绿化品质大幅提升,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都市区基本建成国家森林城市,部分区县(自治县)建成市级森林城市。到2017年,森林工程继续巩固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森林品质更加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林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农民在林业上的收入人均达到1000元以上,把重庆建设成为林业产业发达、人居环境优良、生态系统稳定、生态文化丰富的“森林重庆”。
重庆人口较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由于历史上长期混乱、人口的增长和政策的失误,重庆的生态环境同全国一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遭到破坏。建国后,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和工业化的迅速推进,我国进入了一个规模空前的资源损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阶段,而重庆作为我国西部的重工业城市,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尤其严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重庆直辖后,重庆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严峻的生态环境事实和频发的环境事件,重新唤醒了重庆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地方性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口和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减缓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速度。但伴随着重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工业化改造的快速推进,就目前总体而言,重庆同全国一样,生态环境仍然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终极物质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重庆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实
论森林重庆与生态文化建设
本文2010-04-28 14:55:29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2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