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内蒙古财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企业资产减值会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规范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实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制度;资产减值;会计;利润;中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1—0013—02
资产这一会计要素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在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中,资产是最重要的要素,几乎所有的会计要素都直接或间接与其相关。在会计实务中,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及经营管理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进行探讨。
1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实务存在的问题
2001年1月1日《企业会计制度》开始在股份有限公司中执行后,企业按要求全面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视为重大会计差错,要按规定予以更正。6年来,资产减值会计执行的实务暴露出很多问题,通过国家以各种形式发布的补充规范性文件的约束及社会审计的监督,有些问题得到遏制,但是由于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体系尚未健全、企业会计人员的水平尤其是职业判断水平普遍偏低、企业普遍存在的没法消除的调控利润的意图以及资产减值会计确认与计量本身具有的难度等因素,使得目前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基本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谨慎性,同时降低了可比性
由于在2005年底之前,我国施行的资产减值会计处理规范散见于《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的会计具体准则中,这些规定虽然强调企业应该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是,对于计提的标准、计提的方法没有明确的规定,并且相关规范可操作性较差,造成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计提标准和计提方法进行计提,导致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缺乏可比性。因此,各公司按照资产减值规范的要求对出现减值事项的投资计提减值准备,虽然较好地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谨慎性,但是却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不论是资产信息还是利润信息均不具备可比性。
1.2 不少企业将计提减值准备作为调节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 按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从而为企业调节利润、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案例有科龙电器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实现新老股东双赢;2003年4月1日~4日,st科龙在3天内发布了两份数额相差1亿多元的公告。4月1日,st科龙公布了公司2002年实现2.03亿元利润,一举实现扭亏的年报。4月4日,科龙又发布一个实现利润1.01亿元的更正性公告,股票恢复了交易。为什么相隔3天,公司信息会发生如此重大的变更?其玄妙当然在于资产价值准备的计提,科龙电器从2001年开始计提资产价值准备起一直比较擅长利用减值准备操纵利润。2001年全年计提了6个多亿元的大额减值准备没有董事会等相关机构的决议。在其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节节上升的情况下,公司的净利润却发生了巨额的波动。
1.3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逃废债务
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都股权结构特殊,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现象,每一家上市公司背后都有一家大股东。大股东长期控制着上市公司的人、财、物等,属于典型的内部人控制的公司治理,许多上市公司对控股股东的大量应收款、借款担保等大比例甚至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待条件成熟后作为坏账核销。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正是利用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机会“合法”的逃废债务。 除此以外,上市公司对其他单位的欠款大比例计提坏账准备。也有内外勾结逃废债务的情况。
1.4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具有随意性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企业资产减值会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规范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实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制度;资产减值;会计;利润;中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1—0013—02
资产这一会计要素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在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中,资产是最重要的要素,几乎所有的会计要素都直接或间接与其相关。在会计实务中,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及经营管理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进行探讨。
1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实务存在的问题
2001年1月1日《企业会计制度》开始在股份有限公司中执行后,企业按要求全面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视为重大会计差错,要按规定予以更正。6年来,资产减值会计执行的实务暴露出很多问题,通过国家以各种形式发布的补充规范性文件的约束及社会审计的监督,有些问题得到遏制,但是由于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体系尚未健全、企业会计人员的水平尤其是职业判断水平普遍偏低、企业普遍存在的没法消除的调控利润的意图以及资产减值会计确认与计量本身具有的难度等因素,使得目前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基本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谨慎性,同时降低了可比性
由于在2005年底之前,我国施行的资产减值会计处理规范散见于《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的会计具体准则中,这些规定虽然强调企业应该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是,对于计提的标准、计提的方法没有明确的规定,并且相关规范可操作性较差,造成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计提标准和计提方法进行计提,导致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缺乏可比性。因此,各公司按照资产减值规范的要求对出现减值事项的投资计提减值准备,虽然较好地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谨慎性,但是却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不论是资产信息还是利润信息均不具备可比性。
1.2 不少企业将计提减值准备作为调节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 按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从而为企业调节利润、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案例有科龙电器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实现新老股东双赢;2003年4月1日~4日,st科龙在3天内发布了两份数额相差1亿多元的公告。4月1日,st科龙公布了公司2002年实现2.03亿元利润,一举实现扭亏的年报。4月4日,科龙又发布一个实现利润1.01亿元的更正性公告,股票恢复了交易。为什么相隔3天,公司信息会发生如此重大的变更?其玄妙当然在于资产价值准备的计提,科龙电器从2001年开始计提资产价值准备起一直比较擅长利用减值准备操纵利润。2001年全年计提了6个多亿元的大额减值准备没有董事会等相关机构的决议。在其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节节上升的情况下,公司的净利润却发生了巨额的波动。
1.3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逃废债务
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都股权结构特殊,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现象,每一家上市公司背后都有一家大股东。大股东长期控制着上市公司的人、财、物等,属于典型的内部人控制的公司治理,许多上市公司对控股股东的大量应收款、借款担保等大比例甚至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待条件成熟后作为坏账核销。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正是利用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机会“合法”的逃废债务。 除此以外,上市公司对其他单位的欠款大比例计提坏账准备。也有内外勾结逃废债务的情况。
1.4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具有随意性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点击下载
上一篇: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下一篇:股权结构与股东行为
本文2010-04-27 15:53:12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028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