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审计人员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思考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4-27浏览:2046下载187次收藏

(南昌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9)
摘 要:文章论述了审计风险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探讨了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如何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强审计风险管理和意识,积极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从而提高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审计人员;审计风险;风险意识;风险防范 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7—0040—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人们和社会对审计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强化审计风险管理和意识,有效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已成为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一个重大课题。
1 审计风险的构成

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后,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的 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1.1 固有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审计人员出现重大违纪问题的可能性,其风险体现在审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它反映了经济业务发生重要错误或弊端的敏感程度,不同性质的经济业务发生重要错误或弊端的可能性不一样。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如涉及现金、有价证券、存货、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和销售成本等经济业务很容易发生错误或弊端。
1.2 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是指某一环节存在着重大违法乱纪问题,未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比固有风险更有主观能调节性。人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能动地调节和控制风险的大小。控制风险大小对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工作会产生重要影响。控制风险的大小意味着审计人员在相同的条件下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控制风险。
1.3 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是指某一环节存在着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通过审计未能发现,出具了错误或偏离实事的可能性。是惟一可以由审计人员控制的风险。由于检查风险受审计资源和审计时间的影响,审计人员虽然可以调节检查风险的高低,但永远不能消除它。

在审计风险的三个构成要素中,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水平高低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存在和是否有效执行有很大关系,审计人员对此无能为力。审计人员控制审计风险,实际上就是检查风险,是降低审计风险的主要途径。审计风险是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发生综合效果,在一定审计风险下,他们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2 审计风险成因的分析
2.1 审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健全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经济领域的多维化、经济主体的多元化、经济活动的多样以及经济利益关系复杂化,给审计人员、审计工作带来了空前的麻烦和难度,但是与之相配套的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尚未健全。有时审计人员不得不仅凭借经验进行审计,审计中查出的不少问题,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据,又不得不依赖审计人员经验和职业判断,这就加大了审计工作难度,不可避免地产生审计风险。
2.2 审计主体素质问题

审计人员是审计实施的主体,其专业素质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审计质量,左右审计风险。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查账技能,还要具备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知识、政策法规及审计、会计专业知识、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综合性知识与能力。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以及审计工作内容的复杂程度、涉及面广等原因的制约,从而有可能引发审计问题处理不当等问题,由此产生审计风险。
2.3 审计对象问题

在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或个人不积极配合,或者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提供的资料不真实、完整,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不能辨别真伪,不能发现问题,会加大审计人员的责任,同时也会带来不可避免的审计风险。

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业务时就会增加审计工作的难度和压力,也同样会带来不可避免的审计风险。
2.4 审计方法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审计工作内容、工作任务不断增加,且审计对象的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的内容十分复杂,而审计人员的配备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审计人员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