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税收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4-27浏览:2966下载218次收藏

(1.内蒙古财经学院  财政税务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2.包 头市财政监督检查绩效评价中心,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摘 要:文章指出:就业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是否良 好运行的指标之一,就我国而言由于经济体制转变等原因,伴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产生了就业 的压力,税收作为调节宏观和微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必然会对就业产生重要影响,并分析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及我国税收对就业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税收;就业;劳动供给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24—0044—02
1 研究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国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加深,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扩大就业、缓 解就业压力是我国面对的重大经济问题,而税收与就业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之一。从理论上讲,税收会对劳动供给产生影响。税收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人们 为了维持原有的收入水平,从而多劳动,劳动供给增加。同时税收增加,劳动力报酬减少, 打击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劳动供给减少。对于税收与就业的研究,国内学者大多从税收优 惠税收体制以及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分析税收与就业的关系。
2 理论框架

税收对就业的影响总体来讲,可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另一方 面是税收对劳动需求的影响。从劳动供给的角度看,可应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有关税收对劳 动供给的影响,这一理论在阐述个人劳动供给决定原理时,一般限定在个人福利总量由时间 因素作为变量的范围内,即假定个人福利总量由收入和闲暇两个要素构成,时间用于劳动和 闲暇都能给个人带来福利。但个人可支配的时间是既定的,用于劳动和闲暇的时间此消彼长 ,所以工资也是闲暇的代价或者说价格,收入与闲暇具有替代效应。那么个人如何确定他的 劳动供给量呢?一般认为劳动供给量是工资率的函数,但对其具体形式存在不同的看法。一 种看法认为,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时间会增加。

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工资率的提高超过了某一点,人们就会减少工作,即所谓的劳动供给 曲线向后弯曲。这可理解为人们选择以更多的闲暇来享受他们增加的一部分劳动成果。这是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从历史的角度对工业化国家的劳动时间与工资率之间关系的计量研究结果 ,在西方经济学中成了广为接受的说法。 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税收额外负担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对劳动 所得的课税会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在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的情况下,征税会使人们 选择闲暇替代劳动,从而对劳动供给形成超额负担。另外,消费税等商品税的征收,会使商 品的价格提高,使一定量的货币工资实际购买力下降,也会影响人们对劳动与闲暇的选择。

在上述分析中,我们分析的仅仅是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尽管在理论上有时能够确定所 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但在现实中,税收的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还是个经验问题。在这一 问题上所做的种种研究,其结论非常不统一。比如,对特定群体的调查结果表明,累进税制 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工作抑制效应;然而,对劳动供给曲线的计量经济估计结果却认为劳动 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增加所得税可能会使劳动供给增加。

一般来说,国外有关文献资料分析的重点主要是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抑制作用。在我国,税 收与劳动力供给的关系如何,就目前我国劳动力人口增长和税制状况,税收几乎不影响劳动 力供给。由于我国目前和今后长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如何增加劳动供给,而恰恰相反 ,是如何消耗劳动供给过剩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所得税是第一大税种,而短期内我国个人所 得税不可能成为主体税种,因此,在我国,对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所得税对劳动供给几乎没 有影响。所以,分析我国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应该从税收对劳动需求影响的角度来分析 。也就是说通过税收政策及税制结构的调整来扩大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3 我国就业状况及目前扩大劳动力需求的税收政策

据中国首次发表的关于就业状况和政策的《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显示,2005年, 我国城乡从业人员达到7.6亿人,比1990年增加了1.1亿人,平均每年增加740万人。城镇 登记失业率为42%。在就业的产业结构上,我国非农产业从业人员1997年第一次超过农业 ,2005年,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税收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