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栏目:可行性报告发布:2010-04-27浏览:2689下载208次收藏

砚山县稼依华侨农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总论  

    1.1项目摘要  

     1.1.1 项目名称:砚山县稼依华侨农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  

    1.1.2 主管单位:砚山县稼依华侨农场  

     1.1.3 建设单位及法人:国营稼依华侨农场  法人代表  陶艳红   

     按中央对生猪标准化养殖的划分档次,结合农场实际,我场计划设4个养殖小区,实现年出栏肥猪12000头以上。  

     1.1.4 建设点基本情况:  

    ①第一个养殖(场)小区设在八队,该队共66户232人,总占地面积412亩,有土地面积386亩。  

    ②第二养殖场(小区)设在九队,该队共62户217人,总占地面积398亩,有土地面积365亩。  

    ③第三养殖场(小区)设在六队,该队共53户201人,总占地面积381亩,有土地面积359亩。  

    ④第四个养殖场(小区)设在七队,该队共49户198人,总占地面积366亩,有土地面积332亩。  

       1.1.5 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完成后,年出栏肥猪12000头以上。主要建设内容是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新建栏圈,仪器设备安装,水、电、路设施建设等。  

     1.1.6 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485.57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补助资金320万元,群众自筹165.57万元。  

     1.1.7 建设期限:一年。  

     1.1.8 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项目建成后,群众年可增加收入1200万元以上,新增纯利240万元,投入与新增纯利之比为1:0.2。项目完成后还可延伸产业链,发展生态养殖,增加水产养殖收入。  

1.2结论与建议  

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当前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项目切实可行。  

    1.3编制依据  

    国发[2007]22号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生猪扩繁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08]524号),《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省农业厅关于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的通知》。  

    2 农场概况  

    稼依华侨农场地处砚山县境西部、平远坝子东部,交通便利,323国道横贯全场,为省州县交通要道,全场占地面积4.7平方公里,下辖9个农业生产队,全场总耕地面积3470亩,人均耕地2.4亩,全场总户数419户,总人口1426人,其中居住着印度、越南等归侨侨眷246户843人。  

    3 现状分析  

3.1社会经济现状:2008年末,全场农业总产值586万元,其中畜牧业产值18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2%。粮食总产量59.6万公斤,场员人均纯收入1510元。我场的经济现状与2000年我国人民食物消费和营养的基本要求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相距甚远。  

3.2生产状况:生猪生产状况:养猪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的畜牧业。近年来,我场养猪科技成果的推广取得较大进展,在猪良种推广、科学养殖、疫病防治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使养猪业得到迅速发展,猪存栏和出栏得到大幅度提高。2008年,全场猪存栏1890头,肉猪出栏1701头,占存栏的90%,肉猪总产量26万公斤,其中,猪肉产量20.4万公斤,占肉类总产量的78%,畜牧业总产值146万元。虽然养猪业一直成为我场场员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但由于社会条件差,饲养水平低,饲养资源和养猪业的优势没能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使畜牧经济在大农业经济中的比重仍不高,处于从属地位,存在着农牧业政策不合理的状况。  

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我场畜牧业自“九五”期间列为经济支柱产业进行培育以来,一直把肉猪生产作为加快农场经济发展、增加场员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并实行双向目标管理,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制,有力地推动了全场肉猪生产的发展。“十五”期间我场又把畜牧业列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我场地处全县粮食主产区的稼依镇境内,政治、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场员养猪条件相对较好,肉猪外销比较便利。为了充分发挥上述优势,加快我场肉猪生产的步伐,根据中央和省农村工作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会议精神,通过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扶持力度,采取“技术、资金、物资”三配套服务,从“种、料、管、防、训”等方面狠抓科学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大大提高出栏率和个体生产力,走“产、供、销”发展路子,带动全场养猪业的发展,对加快全县养猪产业化进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奋斗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5 项目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  

     5.1项目建设地点:  

     ①第一养殖场(小区)位于农场八队;  

     ②第二养殖场(小区)位于农场九队;  

     ③第三养殖场(小区)位于农场六队;  

     ④第四养殖场(小区)位于农场七队。  

   

     5.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5.2.1 丰富的饲料资源  

全场总耕地面积3470亩,人均占有耕地2.4亩,年可产农作物桔杆、农副产品饲料1200吨。加之,1996年砚山县被省列为芭蕉芋基地县以来,稼依镇芭蕉芋种植面积每年超过万亩,改变了长期以来饲料来源主要是农副产品和野生青绿饲料的状况,农牧业的结构得到了一定的调整,为我场发展养猪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5.2.2 优越的自然条件  

我场地处回归线以北附近的低纬高原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平整,气候温和潮湿,具有较好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对青绿饲料生长和养猪业的发展有着十分有利的自然条件。  

 5.2.3 雄厚的技术力量  

全场畜牧兽医机构健全,从场到队均有畜牧兽医机构或兽医工作人员。场生产科聘请了有一定兽医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的兽医2人,生产队设防疫员9人。截至目前,全场共有牧医科技人员2人,均为中专以上文凭,在科技人员中,助理畜 牧兽 医师1人,初级职称1人。从场部到生产队形成了“种、料、管、防、训”为一体的科技推广服务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