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十二五信息化规划
**自治县人民政府信息产业办“十二五”规划
前言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信息化建设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现代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我县地处边远山区,地域广阔,信息相对闭塞,政府行政管理成本较高,在我县推进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政府的监管能力、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从而有效地克服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增强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于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的顺利完成。紧紧抓住现代新昆明建设和“把昆明培育成有特色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重要契机,围绕中共**自治县委、**自治县人民政府制定的《**自治县创新体制机制发展县域经济三年(2008~2010年)规划》、《**自治县“543倍增计划”行动方案》和《**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543”倍增计划配套政策的通知》、《**自治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体系》等发展总体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按照《**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做好我县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一、信息化发展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塑造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正在出现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力争跟上时代潮流,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20世纪90年代,相继启动了以金关 、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1997年,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十六大进一步作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十六届五中全会将信息化提高到推进增长方式转变,体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十七大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产业”、“信息产业,要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产业,重点培育数字化音频、新一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信息产业群,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推进信息资源普及和应用。”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2002年成立了由省委副书记、省长徐荣凯担任组长的云南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同年底,云南省电子政务一期工程启动。以电子政务建设为核心的信息化蓬勃发展,各项应用、技术不断提升。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正努力实现“把昆明培育成有特色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宏伟目标。**信息化发展有较好的外围环境,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具有较好的发展内部环境。
二、信息化发展的基础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的发展,于2003年10月成立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县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同年12月组建了县政府信息产业办公室并配备了班子成员,县级财政在财政收支缺口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先后投资100余万元专门用于电子政务骨干网络和应用建设。目前,信息化建设具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一)信息网络基础逐步夯实,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和县联通公司三个主要的信息网络营运商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2008年,县电信公司实现业务收入1763.34万元,县移动公司业务收入完成6498万元,县联通公司业务收入达到2600万元。目前,县电信公司各类用户达到39083户,基本形成以光纤为主、移动通信为辅的立体通信网络,本地交换设备总容量达到5.5万门,有线网络建设共有56个接入点,无线网络拥有363个基站/网站,网络覆盖率达92%;县移动公司客户规模达到120000户,拥有111个基站;县联通公司用户量保持在16000户左右,拥有g网基站30个、c网基站21个。
(二)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效果日渐显著。金融、财政、税务、统计、信访、矿产资源管理、行政审批等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远程教学、公安信息网络、社会医疗保障等领域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的应用不断扩大,效果较为明显。
(三)电子政务稳步展开,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的有效手段。全县电子政务建设走在昆明市第三板块的前列,实现省、市、县三级“王”字型连接,县级领导机关、各乡(镇)、各部门横向连接全面完成,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应用成为昆明市同行业的典型范例,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纪委办公室的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应用通畅,县委机要局组织实施的商密通讯网运行良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促进了信息资源共享,推进了政务协同,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公共服务,有效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
(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实质进展。“**自治县公众信息服务网”、“**自治县电子政务网”、“**自治县招商引资网”、“**自治县新农村合作医疗网”等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取得实质进展,“书记信箱”、“县长信箱”成为县委、县政府倾听民情和与民互动的重要渠道,网上查询、网上办事不断向便民、利民方向纵深发展。
(五)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逐步加强。在县国家保密委员会的指导和领导下,初步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明显提高。
(六)国防信息动员全面展开。在县国防动员委会的领导下,按照“统一领导、军地协作、条块结合、准确高效、安全保密”的基本要求,国防信息动员工作顺利开展,国防动员资源潜力调查走向规范化。
(七)信息化基础工作进一步改善。信息化培训工作得到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云南省电子政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落实有力,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八)信息化市场健康发展。**四通、**惠普、**君达、**奥腾科技和电信、移动、联通的代理商等一批私营企业、个体户的市场不断壮大发展,信息化市场健康发展和不断走向成熟。
我县信息化建设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信息化应用在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不同程度得到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信息化推进程度缓慢,应用相对滞后。信息产业的生产创新发展基本是空白状态,信息化都是应用领域和服务领域的应用,市场培育难度较大。信息人才较少,部门信息管理技术人员缺乏,带动乏力,对信息的应用推进形成阻碍。信息安全保障措施落后,各行业各部门的信息安全思想不高。
三、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我县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全县信息化水平,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在上述指导思想的指导下,我县信息化发展的方针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务求实效,面向市场、立足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努力实现网络、应用、技术和市场的良性互动,促进网络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要以需求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探索成本低、实效好的信息化发展模式。要以人为本,惠及全民,创造广大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要把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
我县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服从服务于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到2010年,完成省、对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实现县级领导机关和各乡(镇)、各部门的纵向电子政务网络办公规范化和普遍化,各乡(镇)、各部门横向电子政务网络办公规范化和普遍化,基本达到无纸质化办公要求,各业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网络办公畅通,每个部门有二名以上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电信业务预计达到2040万元,用户量预
县政府十二五信息化规划
本文2010-04-11 13:08:00发表“工作计划”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6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