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县长在2010年全县烤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2009年烤烟生产工作,明确2010年烤烟生产任务。刚才,县烟草局局长对烤烟工作作了很好的发言,永义、木黄两个乡镇和罗场乡烟农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县委、县政府对2009年的烤烟工作进行了表彰。最后,肖洪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实事求是,客观总结2009年烤烟生产工作
如何看待2009年烤烟生产工作,我认为可归纳为四句话,即:面积减,产量增,效益好,问题不少。2009年,地区下达我县烤烟产购计划3万亩(比上年下调0.5万亩)、7万担的任务目标,实际完成移栽面积3万亩,产量8.03万担,超计划1.03万担,上中等烟比例达84.7%,实现产值5875.62万元,其中计税产值5634.6万元。烟农效益和财政税收均取得新成绩,创历史新水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新进步。
(一)规模化、职业化发展取得新进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模化种植,烤烟生产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取得明显进步。一是狠抓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职业化水平。全县落实烟农1872户,流转土地2.19万亩,户均规模16亩,超全省和全区水平,其中20亩以上烟农303户,种烟面积16098亩,占全县种烟面积的52.4%,50亩以上的烟农110户9996亩,户均达90亩,烤烟生产规模化水平同比显著提高,基本实现烤烟生产职业化。二是充分发挥种烟能人带动作用,实现烟农跨区域流动。由于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部分乡镇的种烟能手已不满足于自身土地资源的小面积种植,开始实施走出去规模发展战略。永义乡8户烟农跨区域种植烤烟1200亩,平均达150亩。通过烟农流动和种烟能手的带动作用,促进了烟叶生产水平提高。
(二)集约化经营取得新进步。一是积极探索烤烟生产组织模式。全县探索了四种新型生产组织模式:规模化种植大户模式(100-300亩)、种烤分离模式、合作社生产模式、股份合作模式。发展烟叶农场76个,注册专业合作社19个。二是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提高专业化水平。各乡镇组建了育苗、机耕、移栽、植保、采摘、烘烤等231个专业化服务队伍,实现了减工降本。三是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投入旋耕机累计达403台,专用培土机2台,机动喷雾器200台,机耕率达80%,机械化水平已达90%。密集型烤房共1586间,承烤面积93%,密集式烘烤技术得到普遍应用,烘烤质量不断提高。电子信息利用率达90%。
(三)标准化生产取得新进步。一是地膜烟推广面加大。全县地膜烟占移栽面积的70%以上,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二是适时早栽,集中移栽有了新突破。4月底前基本完成移栽任务,有效躲过了伏旱期,对全年烟叶丰产起了关键性作用。三是严格规范移栽。全面推行拉绳、开厢、等距移栽,足额栽足3450万株烟苗,种植密度得到有效控制。四是平衡施肥得到有效实施。全县按照精准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85 %,控氮增钾凸显特色目标得到有效落实。五是加强田间管理,推行带药移栽技术,全县80%以上烟地在烟苗移栽后35天内完成培土上高厢。六是彻底解决打顶抹芽,推行一次性砍烤。根据品种科学确定单株留叶数,大量使用抑芽剂,一次性砍烤推广面达80%以上,减少了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烟叶在生产过程中的损失。
(四)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步。2009年,全县共投入1670.32万元用于烟水工程、农机具推广和密集型烤房建设。其中:大型卧式烤房360座,小密型30座,活动板房1间,资金765万元;农机器具补助34.12万元;烟水工程857.03万元;投入14.17万元扶持烟农生产;密集型烤房电力配套设施投入400多万元;烟区公路建设资金投入100余万元。烟叶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农机器具作业水平和烟叶烘烤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提高。
(五)收购工作快收快调取得新进步。2009烟叶收购工作与往年相比收购时间压缩了一个月,而烟叶产量又丰产。在新的收购形势下,县委、县政府及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安排和督促收购工作,加强对收购工作的领导。烟草部门与各乡镇密切配合,抓好烟叶适时采烤和分级扎把培训工作,宣传收购政策和形势,积极引导烟农抢时间、快交售。同时,烟草部门站在讲大局、讲政治的角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加快收购进度,实行收购快调,把后期杂色烟叶收购入库,较好地维护了烟农利益,消化了社会矛盾,基本实现了平稳收购,实现了烟农、企业、市场、政府“四满意”。
以上进步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几家班子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有力配合,得益于全县抓烟干部和烟农的共同努力。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育苗基质质量不高、烟苗长势差,管理不够精细,壮苗率较低,导致全县4月30日前无法全面移栽,甚至部分地方缺苗,到处买苗,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二是标准化生产发展不平衡,质量差异大。移栽不及时、田管不及时、烟株生长不整齐的问题也还突出,影响烟叶质量和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上中等烟比例。三是分级扎把质量不高。由于规模种植户多、量大,组织措施不力导致扎把及时率和交售及时率低,扎把规范化程度不高,严重影响收购进度和烟叶质量。四是收购工作仍有不稳定现象。主要体现在前期执行标准政策过严,中期良好,后期较乱,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压级收购。五是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力度不大。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有些设施管护不到位,运行效果不好,有的设施闲置,没有发挥作用。这些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年的工作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把握形势,扎实抓好2010年烤烟生产工作
按照省、地烟叶工作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会议精神,根据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一基四化”的要求,围绕梵净山清甜香型烟叶基地县建设目标,以“控规模、调结构、上水平”为中心任务,按照“稳控面积、主攻质量、彰显特色、增加效益”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升烟叶工作水平,发挥烟叶生产在现代农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任务目标是:完成指导性种植面积2.27万亩,移栽烟苗2640万株,完成计划产量5.9万担,亩产量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2009年烤烟生产工作,明确2010年烤烟生产任务。刚才,县烟草局局长对烤烟工作作了很好的发言,永义、木黄两个乡镇和罗场乡烟农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县委、县政府对2009年的烤烟工作进行了表彰。最后,肖洪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实事求是,客观总结2009年烤烟生产工作
如何看待2009年烤烟生产工作,我认为可归纳为四句话,即:面积减,产量增,效益好,问题不少。2009年,地区下达我县烤烟产购计划3万亩(比上年下调0.5万亩)、7万担的任务目标,实际完成移栽面积3万亩,产量8.03万担,超计划1.03万担,上中等烟比例达84.7%,实现产值5875.62万元,其中计税产值5634.6万元。烟农效益和财政税收均取得新成绩,创历史新水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新进步。
(一)规模化、职业化发展取得新进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模化种植,烤烟生产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取得明显进步。一是狠抓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职业化水平。全县落实烟农1872户,流转土地2.19万亩,户均规模16亩,超全省和全区水平,其中20亩以上烟农303户,种烟面积16098亩,占全县种烟面积的52.4%,50亩以上的烟农110户9996亩,户均达90亩,烤烟生产规模化水平同比显著提高,基本实现烤烟生产职业化。二是充分发挥种烟能人带动作用,实现烟农跨区域流动。由于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部分乡镇的种烟能手已不满足于自身土地资源的小面积种植,开始实施走出去规模发展战略。永义乡8户烟农跨区域种植烤烟1200亩,平均达150亩。通过烟农流动和种烟能手的带动作用,促进了烟叶生产水平提高。
(二)集约化经营取得新进步。一是积极探索烤烟生产组织模式。全县探索了四种新型生产组织模式:规模化种植大户模式(100-300亩)、种烤分离模式、合作社生产模式、股份合作模式。发展烟叶农场76个,注册专业合作社19个。二是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提高专业化水平。各乡镇组建了育苗、机耕、移栽、植保、采摘、烘烤等231个专业化服务队伍,实现了减工降本。三是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投入旋耕机累计达403台,专用培土机2台,机动喷雾器200台,机耕率达80%,机械化水平已达90%。密集型烤房共1586间,承烤面积93%,密集式烘烤技术得到普遍应用,烘烤质量不断提高。电子信息利用率达90%。
(三)标准化生产取得新进步。一是地膜烟推广面加大。全县地膜烟占移栽面积的70%以上,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二是适时早栽,集中移栽有了新突破。4月底前基本完成移栽任务,有效躲过了伏旱期,对全年烟叶丰产起了关键性作用。三是严格规范移栽。全面推行拉绳、开厢、等距移栽,足额栽足3450万株烟苗,种植密度得到有效控制。四是平衡施肥得到有效实施。全县按照精准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85 %,控氮增钾凸显特色目标得到有效落实。五是加强田间管理,推行带药移栽技术,全县80%以上烟地在烟苗移栽后35天内完成培土上高厢。六是彻底解决打顶抹芽,推行一次性砍烤。根据品种科学确定单株留叶数,大量使用抑芽剂,一次性砍烤推广面达80%以上,减少了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烟叶在生产过程中的损失。
(四)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步。2009年,全县共投入1670.32万元用于烟水工程、农机具推广和密集型烤房建设。其中:大型卧式烤房360座,小密型30座,活动板房1间,资金765万元;农机器具补助34.12万元;烟水工程857.03万元;投入14.17万元扶持烟农生产;密集型烤房电力配套设施投入400多万元;烟区公路建设资金投入100余万元。烟叶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农机器具作业水平和烟叶烘烤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提高。
(五)收购工作快收快调取得新进步。2009烟叶收购工作与往年相比收购时间压缩了一个月,而烟叶产量又丰产。在新的收购形势下,县委、县政府及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安排和督促收购工作,加强对收购工作的领导。烟草部门与各乡镇密切配合,抓好烟叶适时采烤和分级扎把培训工作,宣传收购政策和形势,积极引导烟农抢时间、快交售。同时,烟草部门站在讲大局、讲政治的角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加快收购进度,实行收购快调,把后期杂色烟叶收购入库,较好地维护了烟农利益,消化了社会矛盾,基本实现了平稳收购,实现了烟农、企业、市场、政府“四满意”。
以上进步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几家班子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有力配合,得益于全县抓烟干部和烟农的共同努力。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育苗基质质量不高、烟苗长势差,管理不够精细,壮苗率较低,导致全县4月30日前无法全面移栽,甚至部分地方缺苗,到处买苗,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二是标准化生产发展不平衡,质量差异大。移栽不及时、田管不及时、烟株生长不整齐的问题也还突出,影响烟叶质量和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上中等烟比例。三是分级扎把质量不高。由于规模种植户多、量大,组织措施不力导致扎把及时率和交售及时率低,扎把规范化程度不高,严重影响收购进度和烟叶质量。四是收购工作仍有不稳定现象。主要体现在前期执行标准政策过严,中期良好,后期较乱,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压级收购。五是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力度不大。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有些设施管护不到位,运行效果不好,有的设施闲置,没有发挥作用。这些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年的工作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把握形势,扎实抓好2010年烤烟生产工作
按照省、地烟叶工作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会议精神,根据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一基四化”的要求,围绕梵净山清甜香型烟叶基地县建设目标,以“控规模、调结构、上水平”为中心任务,按照“稳控面积、主攻质量、彰显特色、增加效益”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升烟叶工作水平,发挥烟叶生产在现代农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任务目标是:完成指导性种植面积2.27万亩,移栽烟苗2640万株,完成计划产量5.9万担,亩产量
副县长在2010年全县烤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3-31 18:12:06发表“指导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543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