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发展壮大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与建议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3-28浏览:2838下载163次收藏
 随着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以及我市城乡等值化进程不断加快,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全市依法注册成立了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市委、市政府的殷切关怀下,在市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统领带动下,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竞争力;使政府管理部门、农产品龙头企业、农技部门、农户走到一起,建立了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合作关系,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抓手。为了进一步了解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更好地指导下步工作,我们组成调研组,对12个县(市)区2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查,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基本状况
  市县党委、政府和供销社、农合联通过创新思路,规范引导,高效服务,使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了合作形式多样化、合作领域多元化、合作规模扩大化的发展态势。截止目前,全市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28家,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的402家,未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入社成员74556户,带动农户400410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23.8%,2008年全年销售额近25亿元,助农增收8亿多元。在这4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种植业214家,养殖业129家,金融服务4家,其他81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40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加入市县农合联的313家,入社农户54524户,2008年实现销售额21亿元,助农增收6.6亿元。
  二、存在问题
  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几年发展势头不错,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规模不一,发展不平衡
  尽管近几年全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从2000年的几十家发展到现在的428家,但总体上还是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着合作社规模不一甚至偏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目前,全市多数合作社注册资本都在3—10万元之间,经济实力不强。而真正上规模的,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合作社在总数中占的比例不高,销售收入超过千万元的仅30多家,各个合作社的发展水平并不平衡。
  2、政府的扶持面不够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发展阶段,很多合作社实力较弱,自身的资金积累能力非常有限,合作社大多由于缺少有效抵押物,又较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资金,只有部分合作社的农民社员以个人名义在信用社获得小额担保贷款。另外,土地、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发展壮大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思考与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