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长三角尝试循环经济新模式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两个具体目标,一是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未来五年间,经济要保持年均7.5%的增长,二是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年降4%,指标设计是在GDP大幅增长而能源消耗增加不多的情况下经过严谨科学推算设计出的。在现行科技水平不能达到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脱钩的情况下,各地‘十一五’规划只抄袭了国家20%的降耗指标,并且单向拔高GDP增速,个别地区GDP增速甚至在全国平均水平两倍以上,结果就出现了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的现象。在结构不调整的情况下,这是必然的。”针对上半年全国万元GDP能耗同比上升0.8%,在日前召开的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钟武如是说。
除上述敏感问题之外,此次研讨会的一个最大亮点是,苏、浙、沪、皖三省一市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地区循环经济发展共识草案》,这是目前国内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签署的首个区域性合作框架。
在循环经济发展成为共识的前提下,循环经济到底是一种简单的环境管理模式还是一种具有新内容的经济发展横式,循环经济是否等同于垃圾处理,如何把握循环经济内涵;如何看待经济增长规模以及增长与发展的区别;是否可以仅仅从技术改进而不是从结构创新上关注循环经济;是否只要关注生产领域而不考虑消费领域与区域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如何注意工业化与后工业阶段的区别,以便体现生态公平;循环经济是主要涉及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还是涉及对水、土地、能源、原材料在内的稀缺资源的全过程管理等是此次论坛的重点。
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定量关系
“资源、环境、人口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旨,但目前多数认识都侧重于定性论述,在定量分析方面的论述却很少。其实,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最重要的正是它们之间在数量上的协调,四者之间满足IPAT方程,如果数量上失衡,那就会在资源和环境方面出问题,尤其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陆钟武从数学角度详细介绍了四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IPAT方程,即
《中国经济时报》:长三角尝试循环经济新模式
本文2010-03-12 22:55:45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4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