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听证办法应该怎样改
网上八成反对会上全票通过缺乏真正民意基础
听证办法应该怎样改
听证制度的引进,使百姓从以前单纯的价格承受者变为参与到部分价格决策的过程中,百姓的“知情权”、“参与决策权”得到重视。但是,听证过程中出现了价格听证结果与民众诉求相差大的情况,凸现出当前的价格听证制度存在不少缺陷,亟待完善。为此,国家发改委正着手修改《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从制度上对价格听证进行完善。
水、电、煤气、电信、铁路、教育、医疗等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和自然垄断行业的商品价格一直是政府说了算,老百姓只能被动地接受。但是,从诸多案例我们看到,哪些公共事务要组织听证?什么样的人有资格组织听证?听证会应该走什么样的程序?现有的法律法规并不明确。在实际操作中,行政听证的组织者,往往与听证申请人关系密切;参加听证会的代表,也往往由组织听证的政府机关来指定。这种做法使一些听证会缺乏真正的民意基础。
最近,多方渠道同时传出一则消息:“国家发改委正着手修改《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从制度上对价格听证进行完善。”国家发改委提出,除现场听证外,将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听证,开展非正式听证或书面、网上听证等活动,积极建立比较合理的听证代表产生机制。改变代表产生方式,通过公开报名选出有议事能力,有一定文化素养、政策水平和善于开展调查研究的代表。在代表选择上,将注意结构调整,吸收不同层次、不同消费水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参与。代表的选择要公开、透明、公正、合法,接受社会监督,让媒体介入听证的每一个环节。上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对下级主管部门的听证会进行有效监督。
据记者了解,事情的缘由来自国家发改委在书面答复全国政协委员陈万志的建议时承认,现在一些地方的听证会的确存在问题,一些代表不能起到“代表”作用。媒体报道,今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政协委员陈万志提出,价格听证中老百姓最关心的是“涨”还是“不涨”,然而,拿出来听证的往往不是“涨”与“不涨”,而是“涨多少”。
《消费日报》:听证办法应该怎样改
本文2010-03-12 22:55:03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4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