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习时报》: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创建生态文明(韦建桦)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705下载192次收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而且包括生态环境建设,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根本意义的事业。

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中国历史上,水草丰茂、环境宜人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曾经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生态平衡、物阜民丰的尼罗河、恒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和爱琴海、地中海、伊奥尼亚海岸曾经塑造了古代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巴比伦文明和希腊文明。而随着生态环境的变迁和恶化,一些绚丽多姿的文明之花则相继枯萎和凋谢。今天湮灭在万顷流沙之中的栏兰古国,就是一个例证。良好的生态环境,秀美的山川平原,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中华民族世代生存和永续发展的根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这个根基不应该有丝毫削弱,而应当不断地得到巩固。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威胁着国家生态安全,全国已有1/3的国士面积受到水土流失的侵蚀,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有限的耕地资源受到环境污染和地力下降的双重威胁,宝贵的生物资源正在锐减。沱江、松花江等流域接连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频繁袭击祖国北方的沙尘暴,一再敲响了生态安全的警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一些地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我们看到,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土地、矿产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日益明显。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构成的矛盾,只有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妥善解决,舍此没有任何别的出路。

科学发展观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按照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演进逻辑,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天人合一”、“仁民爱物”、“民胞物与”、“强本节用”、“取之有度”、“用之以时”以及“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精华,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深刻地指出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决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整体。这两个方面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会使我们陷入困境,无法前进。

我们所进行的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实践,一方面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基础,另一方面又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社会管理方式、改进公民伦理观念和行为方式、提升全体社会成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哲学思维方式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实践, 涵盖立法、决策、治理以及教育、科技、道德等各个方面,涉及整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实践,绝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也绝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职责,它应当是全社会关注和参与的事业。在这种自觉的实践中,我们将逐步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预言,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出一种符合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学习时报》: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创建生态文明(韦建桦)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