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电力环境保护(朱成章)
未来20年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着环境需求、环境容量、环境管理要求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四大环境挑战,未来20年,中国能源环境政策的目标是:在保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能源生产与消费带来的环境成本,保护公众健康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特点决定了今后的电力结构仍将以煤电为主,煤炭消耗的增加,如不加以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将增加,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要求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还要求控制废水污染物、烟尘、汞、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所以在今后20年中,电力工业的污染控制将成为中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能源污染物的排放主要是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仅就经济损失而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大气污染损失已占gdp的2%-3%;世界银行根据目前发展趋势预计,2020年中国由于燃煤污染导致的疾病需付出的经济代价达3900亿元,占gdp的13%。综合有关部门关于大气污染损失及二氧化硫污染损失的估算,二氧化硫排放造成的经济损失按5000元/吨计算,2000年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45亿元,相当于每千瓦时4.02分。根据世界银行和gef《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估算,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及污染排放差异,发电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2010年发电污染损失为1~8分/千瓦时不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江苏、山东等二氧化硫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
根据国家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要求,未来二氧化硫排放目标有两种方式:一是以2000年为基准,每5年递减200万吨,到2020年全国排放1200万吨;二是以2000年为基准,每5年递减10%,到2020年排放量1312万吨,这两种方式电力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目标在2005、2010和2015年均相同,只有2020年前一方案为619万吨,后一方案为590万吨。
氮氧化物控制相对二氧化硫来说,研究基础薄弱,国家也没有进行总量控制,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动车数量的剧增,近年来酸雨中硝酸根离子的比重也有所上升。根据近十年的氮氧化物环境质量来看,氮氧化物的环境容量也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全国氮氧化物的环境容量至少不会高于2000年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电力环境保护(朱成章)
本文2010-03-12 22:54:51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4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