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物流问题初探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285下载160次收藏
 

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指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上海)历来就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产销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一方面,该地区稻谷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8%左右,是中国最主要的大米余粮区。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全国出口大米中的60%-65%来自于该地区。另一方面,该地区的饲料用粮比较短缺。如何按照全球化、系统化、网络化、信息化和社会化的现代物流模式,改造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的粮食流通体制,整合现有粮食物流资源,优化粮食产业结构,做大、做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粮食产业,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的竞争优势,就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市场的变化趋势

一是粮食供求矛盾将发生变化。即粮食产量减少和粮食需求量增加同时存在。随着国际资本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转移,长江三角洲地区正在逐渐进入工业化时代,大量的良田正逐渐被现代化的工厂所取代,这必然使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减少。而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强劲发展,该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也日益加快,大量的外来人口涌人该地区,这必然会引起粮食消费总量的急剧增长,同时也会带来畜牧业及粮食加工业的加速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粮食需求将有所上升。

二是粮食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地区的城市化必然会引起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按梁鹰《中国能养活自己吗》中的观点,在收入和价格水平同等的情况下,一个居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其口粮年消费量将减少58.3公斤(中小城市)至64.2公斤(特大城市);与之相反,畜产品的消费增加4.2公斤(中小城市)至7.2公斤(特大城市)。这表明,一个地区的城市化程度越高,该地区对饲料粮的需求量也会越大。可以预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饲料用粮的短缺也将会日趋严重。

三是粮食市场结构将发生变化。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中国的粮食市场正在逐步放开,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米东进南下、部分出口的旧格局将有所改变,运出粮食的数量将有所减少,运进粮食的数量将会有所增加,同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粮食市场份额将有一部分被国外市场所取代,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等国的粮食将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有可能出现运出与运进、出口与进口同时并存的新格局。

四是粮食经营主体将发生变化。国有粮食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将会逐步被打破,由多元投资主体构成的、多种资源优化组合的新型粮食经营企业将会产生,国外的粮食经营企业也将积极抢滩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市场。五是粮食购销模式将发生变化。粮食购销模式将按照现代物流供应链理念和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从而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粮食经营效率大大提高,经营成本大大降低,逐步形成开放统一、规范有序的粮食市场。

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粮食物流的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长江中下游地区历来就是我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长江三角洲地区又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具有较强的粮食消费潜力。

二是仓储优势。利用世界银行代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长江粮食走廊项目,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建设了一批粮食收纳库和粮食中转库以及两个粮食专用码头,加上各省市大大小小的中央、地方粮食储备库,使得该地区具有较强的粮食仓储能力。

三是运输优势。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天然“黄金水道”——长江、太湖水系、运河水系,皖、赣、鄂、湘、苏、浙、沪等各省市更是拥有发达的水运网络,低廉的水运费用加上规模巨大的港口群和发达的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网络等基础设施,形成了该地区发展物流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四是加工产业优势。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现代粮食加工业的迅猛发展,仅在沿江两岸已相继新建了一批规模较大的粮油加工企业,如溧阳粮油工业、镇江中盛粮油、江阴中邦粮油、张家港江海粮油、益江粮油、东海粮油、南通宝港油脂等等。其中东海粮油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综合粮油生产基地。再加上其它各省市大大小小的数以千计的粮食加工企业,该地区具有较强的粮油加工产业优势。同时,随着张家港保税区向国际自由贸易区转变步伐的加快,保税区内的粮油出口加工企业(如东海粮油)可以充分利用保税区的优惠政策,使从国际市场进口的粮油原材料在保税情况下得到增值,这一点更是具有较强的潜在加工优势。

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粮食物流的劣势

一是现有的运输资源效率较低。主要是因为体制不顺、流通不畅、部门分割、行业分割、条块分割导致·了与粮食物流紧密相关的铁路、交通、港口企业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各有各的政策要求,各有各的工作任务,各有各的计划安排,很难协调统一起来,因而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运输资源的效率。

二是落后的传统粮食交易方式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和时空阻隔,使粮食供求产销难以有效对接。粮食经营上各自为政,多头对外,采购推销人员满天飞,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成交的效果不佳。

三是有限的粮食物流资源不能统筹合理利用。市场行情好时,供货方争相发粮,造成铁路车皮紧张;行情不好时,又等待观望,造成运力闲置,无法做到均衡运输。港口也是一样,有时粮食大量涌人,造成压港;有时港内粮食不足,又难以及时装船。上世纪90年代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长江粮食走廊项目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建设的6个粮食码头和一批粮食中转库及收纳库等粮食物流设施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是粮食交易的透明度低。供需双方现货交易,缺乏公开、公正、公平,不但容易引起商务纠纷,成交率低,而且容易发生暗箱操作等腐败现象。

五是粮食市场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主要是粮食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粮食价格信息渠道不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物流问题初探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