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综合性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吉林省白山市经济转型探索与实践(王孝伟 古朝霞 吕红娟)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666下载236次收藏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在国内外的探索与实践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不乏失败的教训。日本的“九州模式”和美国的“休斯顿模式”为世人所称道,而阿塞拜疆的“巴库模式”则成为失败的典型。

我国共有矿业城镇426座。其中矿业城市178座,这些城镇(市)为国家提供了90%的石油、93%的煤炭、80%的铁矿石和70%以上的天然气,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然而,近年来,矿业城市在发展中却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全国有54座城市陷入“矿竭城衰”的困境。这不仅是资源型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明了方向。

峰峦叠嶂,林海苍莽,沟谷交错,江河纵横……睹此浩瀚壮观的长白山美景,1983年9月,伟大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深深感慨:“不登长白山,是人生一大憾事!”

吉林省白山市,就座落在令人神往的长白山脚下。

白山,是一块丰厚的土地。这里曾是满清王朝的发祥地、朝圣地,这里沉淀着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白山,是一方英雄的土地。这里流淌过民族英雄杨靖宇和他领导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的抗日热血,这里留下过陈云同志指挥“四保临江”战役时的飒爽英姿。

白山,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拥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60%的面积,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动植物和矿藏资源。

白山,是一座综合性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建的城市,注定了要重复兴起、鼎盛、衰落、振兴(或消亡)的规律。经历了转型的阵痛,经历了凤凰涅槃式的浴火洗礼,白山这座资源型魅力城市已经踏上了振兴的新起点。

煤、林等主导产业接续失调

实施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白山市因煤、林等资源而建,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国家陆续在白山投资建设了通化矿务局、省属六个森工局、通钢集团板石铁矿等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依托这些骨干企业,白山形成了以煤炭、林业、矿产冶金为主的资源型产业体系,实现增加值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白山煤炭开采和森林采伐都有上百年的历史,累计生产原煤2.34亿吨、木材8450万立方米、铁矿石7000多万吨,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多年的开发,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日渐枯竭,通化矿务局原煤产量已由最高年份的585万吨,下降到目前的200万吨,近年来已有6个矿陆续破产或关闭;木材采伐量锐减,省属六个森工局采伐量由最高年份的300多万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70万立方米左右,部分森工局已无林可采。通钢板石铁矿也已进入资源中度危机阶段。

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问题集中凸现:

——煤、林等主导产业逐渐萎缩,接续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导致经济总量小、经济发展缓慢,全市经济一度徘徊不前。

——产业层次低,“原”字号产品多,产业链条短,效益流失严重,资源禀赋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林、矿职工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职工群众生活困难。

—— 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投入不足,矿区沉陷问题突出,林、矿区群众生活环境较差。

—— 环境趋向恶化,稳定问题增多。

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战略选择,早转型早主动,晚转型就被动。面对资源危困和重重困难,白山人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经济转型之路,自力以新生。

实施经济转型战略

着力发展六大接续产业

转型意味着城市重新定位,这是一次新身份的寻找和新角色的确定。2003年,白山市委新一届领导班子经过深入调研论证提出:白山优势在资源,所长在特色,出路在工业。确立了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明确目标: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立足资源、优化结构、做大产业、协调发展;拓宽资源开发领域,延伸资源转换链条,打造重点产业竞争力。到2010年初步建成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建成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三城两地”:中国·白山国际矿泉城、中国绿色食品城、中国优秀旅游城、中国北药生产基地和吉林省乃至东北重要能源基地。

六大接续产业建设全面展开。

——依托煤炭和水能资源,做大能源产业。

发展能源产业白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市委明确提出,要“增加煤炭,扩大火电,发展水电,抢上核电,打造重要的能源基地。”

尽管已探明煤炭可采储量递减,但远景储量十分可观。在整合现有煤炭资源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重点加大靖抚、长白煤田勘探力度,保证大接续、不失调。去年底,长白煤田开发项目已完成物理探测点1084个,钻探进尺2950米。规划到2010年,使全市煤炭产量由目前的700万吨增加到1000万吨以上。

白山市境内有鸭绿江、松花江两大水系,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55条,全市水资源总量80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97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25万千瓦,约占吉林省水能资源的44.5%。依托丰沛的水能资源,全市已建成和在建水电站53座。目前,正在加紧建设松江河梯级电站和一批地方水电站。到2010年,全市水电装机容量将由现在的29万千瓦,扩大到130万千瓦。扶持浑江发电公司做大做强,加快60万千瓦新建机组工程,届时其发电能力将由现在的65万千瓦,扩大到125万千瓦。同时,加紧总装机400万千瓦核电站项目前期工作。从而,构建火电、水电、核电并举的能源产业体系。

—— 依托矿藏资源,做强矿产冶金产业。

目前,白山市已发现矿产100种,探明储量36种,占吉林省储量30%以上的矿种12种,金属镁、硅藻土、钴矿储量居全国之首,煤炭、铁储量居吉林省首位,其它金属、非金属矿藏储量也十分可观,具有品种多、品位高、易开发等特点。遵循抓勘探、精开发、规模化、多保护的思路,白山市组建了地质勘查开发院,成立了金易矿业有限公司,推进地质勘查专项规划,加快优势矿产勘查、开发和储备,全面摸清矿产资源底数,搞清分布、储量、品位、开发利用价值,对市场需求、潜在效益、拉动作用大的资源优先进行勘探开发。

拉长产业链条,向下游乃至终端产品延伸。目前,初步形成铁矿石—铁精粉、白云石—金属镁—镁合金压铸件、硅藻土—助滤剂—基体无毒杀虫剂、硅石—工业硅—硅铝合金、页岩土—硫璃瓦—黑陶等系列产业链条,钴矿开发也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目标已经明确:早日建成东北稀有金属基地和亚洲硅藻土开发中心。

——依托林木资源,巩固发展林产业。

尽管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木材采伐量逐年减少,但白山仍然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全市森林覆盖率83%,活立木蓄积量达1.8亿立方米,占吉林省21%。目前,木材采运、造纸、木制品加工等产业初具规模。2005年,全市复合地板产量、人造板产量突破400万平方米、28万立方米。白山市将着力实施林木开发,搞好深加工,延伸林产业链条,加快推进林纸一体化,扩充地板和人造板规模,带动造纸、建材、家具、装潢等产业发展,实现由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转变,由初级产品向高级产品转变。规划到2010年,全市地板和人造板产能分别达到2000万平方米、60万立方米,力争建成国内有影响的“三板”基地和吉林省林浆纸生产基地。

——依托中药材资源,培育医药产业。

白山有野生动物350种,野生植物2400种,其中经济植物1500多种,药用植物900多种,药用动物120多种,药用矿产20余种,是东北最大的天然药材库。全市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14.7万亩,占吉林省20%;6个国家级和省级无公害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已建成5个,其中3个通过gap认证;16家医药工业企业中有15户通过gmp认证,天风制药等重点企业快速发展。目前,白山正在加快建设园参野化、北五味子等8大道地名贵中药材保护基地和人参、西洋参等8大人工中药材生产基地,打响“天然、纯正、独特”的长白山医药品牌,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新品种,构建集种植、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医药产业体系。

—— 依托绿色资源,壮大绿色食品产业。

长白山绿色资源得天独厚,域内抚松县、靖宇县、长白县、临江市、八道江区分别被国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综合性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吉林省白山市经济转型探索与实践(王孝伟 古朝霞 吕红娟)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