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茅于轼谈“电价的经济学”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914下载182次收藏
 

电价是高还是低?究竟应该如何确立电的定价原则?虽然人们一片狐疑,但一直没有人为公众作出明确的回答。12月9日的《经济观察报》发表了天则经济研究所常务理事、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的文章《电力定价的几个经济学问题》。在文章中,茅先生用他一贯的平实风格、平民视角、以近取譬的论述方式娓娓道来,一个个问题在他笔下迎刃而解,同时也给读者上了一堂生动的经济学普及课。

一、电价是高还是低

一般而言,从事电力行业的都说电价太低,消费者都说电价太高。这一点儿也不奇怪。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对于电网行业,价格应该定在平均成本上,也就是说,只要不亏本就行。对于非垄断性行业,像发电厂,价格同样定在成本上但不是平均成本,而是边际成本。这个成本是由竞争者来监督的,它是可以实施的。由于竞争,谁也不敢把价格定高了,所以就不需要监督。

从历史的角度看,电力的价格是趋于下降的。比如北京的电价二十多年中只涨了两倍多,大大低于其他绝大多数商品的涨价幅度。粮食涨了五倍,肉类涨了六七倍,理发涨了二十多倍,看电影涨了一百倍,工资涨了十五倍。电力价格之所以涨得少,是因为技术进步,管理改善。这一趋势很可能还将继续下去。如果电价继续下降,大的发电项目的投资还本将有重大影响。比如三峡的还本期就有这个问题。原来计算的投资还本期是按照当时的价格比例计算的。将来的事充满不确定性。电价也可能会涨,因为能源涨价,更因为环保要求越来越严,发电的成本因环境要求而会上升。

二、电价是否反映了稀缺性

所谓反映了稀缺性就是供不应求涨价,供过于求落价,最后达到供需均衡,价格落在供需均衡点上。因此市场永远是供求平衡的,不会买不着,也不会卖不掉。如果长期供不应求,价格不涨,供应不能增加,消费不能抑制,那就没有反映稀缺性。反过来电力过剩时也是一样。拿这个标准来看,我们的电价根本不能反映稀缺性。最近电力供不应求,虽然价格有所反映,但是远远不够,照样还是供不应求。前几年电力过剩,价格也没有落够,照样卖不出去。价格要反映稀缺性,是一个寓意深刻的要求,它要求交换自由,公平竞争,定价自由,最后价格一定能保证供需均衡。

价格不能反映稀缺性的结果是市场不起资源配置的作用,此时资源配置必定是由行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茅于轼谈“电价的经济学”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