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注湖泊污染治理:问诊湖泊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866下载158次收藏
 


洪泽湖目前还保持着比较稳定的水质和生态,这是渔民在撒网捕鱼。贺敬华/摄

编者按: 超强度开发与肆意排污,使犹如国土“明珠”的湖泊风光不再,湖水水质遭到污染,生态系统变得十分脆弱。湖泊治理工作虽历经多年,效果却尚未显现,根本原因还在于“边污染边治理”的思路没有改变。

7月12日召开的全国湖泊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标志着新一轮治湖工作全面启动。与会人士深入研讨,问诊湖泊,开出了一些“药方”。

绿色的丝丝缕缕遍布湖面,这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蓝藻团蓄积的形态。“最近3天要是没下雨,现在的巢湖就和太湖一样大规模暴发蓝藻了。我的家乡原来可不是这样啊。”

7月11日,手指着西巢湖有些泛绿的水面,安徽籍的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研究室主任钱勇话语里透着一丝苦涩。

体味这种苦涩的不仅是巢湖畔的安徽人。太湖、滇池乃至全中国大部分的湖泊正遭受着它们生命中的苦难。

病因何在:污染、不合理工程是祸首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金相灿告诉记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湖泊面临着五大问题:水量缩减与萎缩、富营养化、生态破坏、酸化以及有机污染等有毒有害的污染。

被尊为中国研究湖泊环境问题首席专家的金相灿20年来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大湖,他认为,中国的湖泊除了酸化的问题还不算严重外,其余问题都很严重,首要问题就是富营养化,而富营养化之后就是湖泊生态价值的大大下降。

“造成湖泊生态破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污染以及不合理的工程,这些工程里甚至包括一些治污工程。”金相灿表示,大湖搞大坝的做法虽然从防灾的角度讲起到了有效作用,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以巢湖为例,1962年巢湖、裕溪两大控制闸相继建成后,虽然发挥了巨大的防洪调控功能,但使得巢湖与长江每年水体交换量减少了88%,水体自净能力急剧下降。

用金相灿的话讲,太湖的污染过程就是人类长期干预长期破坏的累积过程。太湖从中营养化到富营养化大约经历了20—30年的时间,肆意排污、侵占湿地、修筑堤坝、超强度开发、不文明的行为,都导致了入湖污染物不断增加。“十年治湖,走的还是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 据江苏省副省长仇和介绍,江苏省去年上缴中央财政2300亿元,有2000亿来自太湖流域。

金相灿认为,在太湖流域经济发展如此迅猛的状态下,用10年时间投入50亿元治湖,能把新增污染控制住就很不错了,更不用说还旧账。

控制源头:截污是治污的前提

在西巢湖的检查船上,记者听到国家环保总局几位司长的对话。

“东巢湖比西巢湖好,就是因为水源地在东湖,这是死保的底线。”

“对,控制了污染源,水质自然就好些。”

“有些地方要改水源地,改了,就放弃了原先的治理。所以,一定不能轻易允许改水源地。”

几位司长说到了治湖的关键——控源。各地向会议提交的汇报材料,不少涉及大量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注湖泊污染治理:问诊湖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