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习时报》:把生态建设纳入总体布局(赵宝权)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842下载300次收藏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更是一个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社会。生态文明是当代人类文明的重要形态,已得到世界人们的普遍认同。将生态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五位一体”的崭新格局。

一、充分认识生态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生态建设是指恢复、维系主体生物(人类与自然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状态,而进行的生态系统建设的总和。它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极端重要性。

生态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的方法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了物质财富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当代与后代永续发展等重大关系。

生态建设,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全国已有1/3的国土面积受到水土流失的侵蚀,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沙化面积占国土近1/5,酸雨面积已占国土的40%,七大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土地、矿产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日益明显。加强生态建设,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生态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的基础与条件。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不协调,就不可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

生态建设,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和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人类为了满足无限增长的物质欲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过度地开发征服自然、违背自然规律,使当代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和人口膨胀等危机。我国不少地区由于生态危机,迫使当地农民远走他乡,成为生态灾民,造成社会发展失调或动荡甚至灾难,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加强生态建设,有利于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与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性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包括生态环境建设,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小康不仅指小康人口惠及面的增加,而且要实现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全面协调。社会发展是否全面小康,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如果我国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富裕了,但人居环境恶化了,那就不能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生态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事业。近几年,我国虽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学习时报》:把生态建设纳入总体布局(赵宝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