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沙地开发慎之再慎
呼伦贝尔、科尔沁、浑善达克和毛乌素四大沙地经过多年治理,沙化势头已经有所遏止。面对沙地丰富的沙生绿色资源,一些以沙地生物质为原料的企业纷纷在这里落户,不但给沙地带来新的环境压力,也给沙地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各种新的问题。
从内蒙古东北区域至内蒙古陕西交界地带,绵延分布着呼伦贝尔、科尔沁、浑善达克和毛乌素四大沙地,总面积达10多万平方公里。由于紧靠内地,四大沙地的环境保护和治理直接关系着首都北京和东北、华北以至内地的环境安全。
由于长期的过度放牧以及草地开垦,四大沙地周边草原沙化步伐加快,草原生态恶化、沙尘肆虐曾经成为草原的真实写照。当草原上的人们意识到这一点时,便开始了大规模的种草种树、防沙治沙工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沙化势头已有所遏止,绿染沙漠已成四大沙地的一道靓丽风景。
沙地里有了灌木丛,有了树木,一些投资者的目光被这一片绿色深深吸引,他们来到沙地开拓新的市场已成趋势。但在向沙地要效益的开发热潮下,人们又容易头脑发热。目前以沙地生物质为原料的各种企业纷纷落户内蒙古各地,不但给沙地带来新的各方面的环境压力,给沙地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各种新的问题。
谁来呵护沙地?谁来调度沙地生物能源?问题就越来越严峻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沙生植物资源成了“香饽饽”
核心阅读:随着沙地植被的恢复,沙柳等沙地林木一改过去当薪柴烧的情况,如今变成了“唐僧肉”,这一可再生绿色资源不仅受到造纸业的青睐,而且已被生物质热电业紧紧盯住。
“五十年代风吹草低见牛羊,六十年代滥垦乱牧闹开荒,七十年代沙逼人退无处藏,八十年代人沙对峙互不让,九十年代人进沙退变模样。”这首民谣是群众对地处毛乌素沙地的乌审旗上个世纪不同时期环境状况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日益恶化的毛乌素沙地生存环境,位于毛乌素沙地腹心的乌审旗人民开始探寻人与林草沙和谐的路子——防沙、治沙、管沙、用沙,通过几十年的大规模种植沙草植被,乌审旗的植被覆盖率从1970年代的30%提高到现在的70%。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十五”期间,乌审旗种树种灌木的绿化面积平均每年以40万亩的速度推进,其中沙柳、杨柴、柠条等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乡土灌木树种唱了主角,高达80%。截止2006年8月,全旗475万亩森林资源中,灌木林近420万亩,比例高达88.5%,包括沙柳220万亩,杨柴40万亩,柠条106万亩,天然沙地柏35万亩,全旗灌木林资源总量位居鄂尔多斯市之首。
通过几十年的植被恢复,毛乌素沙地及其邻近的库布齐沙地拥有了丰富的沙柳资源。作为防沙治沙的乡土和先锋植物,按政策,沙柳等林木是不能随意砍伐的,因此过去利用率不高,农牧民也没有种植的积极性。前些年,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总裁赵永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不能以绿色画句号”的理念,他举例说,沙柳每3~4年要平茬,否则就死掉了。事实上,在地下水能供得上的沙地,平茬后有利于沙柳的萌孽,可增加上10倍的生物量。在乌审旗,许多杨树都是削顶后萌孽了许多枝桠而形成的庞大树冠,确实平茬增加了生物量。他后来经过调研,开发了实施年产50万吨沙柳制浆配抄挂面箱板纸技改项目,项目投产后年产值达到30个亿,可为当地农牧民增加直接收入3个亿,也使沙柳平茬打开了利用和保护的绿色通道:利用——收获沙柳造纸富民;保护——促进沙柳生长让它防沙治沙。而且他在库布齐沙漠周边地区建立了150万亩沙柳基地,为150万吨沙柳找到了出路,实现了“沙漠增绿、沙柳增值、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增税”。
沙柳过去当薪柴烧,如今变成了“唐僧肉”,这一可再生绿色资源,不仅受到造纸业的青睐,而且已被生物质发电业紧紧盯住。在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施工现场,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内蒙古首家沙生灌木生物质发电项目自今年4月12日开工以来,整个工程进展顺利,预计明年2月并网发电。
据了解,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为2.6亿元。公司以投资合营、长期租赁方式与乌审旗林业局下属治沙站、项目区周边三个镇政府、项目区内数十家农牧户合作,逐步营造60万亩自有能源林基地。去冬今春,营造沙柳、红柳、旱柳、杨柴等沙生植物6万亩,建立生物质原料收购点14处,收购沙生灌木原料3万多吨,累计投入近800万元。
按照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负责人的说法,公司明年建成投产后,将带来环境、经济多方面的综合效益:年治理沙地20万亩,治沙用沙、种植抚育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和运行起点;年提供清洁电力约2.1亿度;年利用沙生灌木生物原料近20万吨,使当地农牧民年增收约5000万人民币,提供符合当地劳动力素质的就业岗位近2000个;年循环利用工业废水近100万吨,且对1.6万吨生物质灰渣全部转化为复合钾肥进行综合利用,实现循环经济模式;年实现co2减排约20.4万吨,通过cdm(清洁发展机制)可以创造相当可观的碳汇收益。
沙产业开发隐藏生态忧虑
核心阅读:作为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首批通报挂牌督办的9个环境违法企业之一,东乌珠穆沁旗淀花浆板厂是一家从河北省安新县“走西口”来到草原深处的造纸企业,在被关闭、旧的污染问题尚未解决之时,这家企业又跑到位于浑善达克沙地的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新建了一座造纸厂。
进军沙地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然而在开发沙地生态的背后,却隐藏令人担忧的生态危机。
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有一家造纸业分兵进军库布齐、毛乌素沙地之外,另一家有污染“前科”的造纸业——东乌珠穆沁旗淀花浆板厂也进军内蒙古中部的浑善达克沙地生态脆弱区开发黄柳。作为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首批通报挂牌督办的9个环境违法企业之一,东乌
《中国环境报》:沙地开发慎之再慎
本文2010-03-12 22:51:52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4306.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