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光明日报》:解读生态文明:走三生共赢的文明发展之路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955下载251次收藏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对此,专家指出,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再到生态文明,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经历了又一次升华。也有专家指出,这是我国环保战略的历史性转变,宣示了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强烈政治意志。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学者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对我国当前和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品质也将产生深刻影响。十七大报告提出“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充分揭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和意义所在。

以生态建设促生产发展

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10%左右。严峻的环境资源形势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是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何走出一条既能保持生态环境又能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生态文明的提出切合了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

近年来,我国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由于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国家环保总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勇认为,“生态文明”就是在我国环境与发展矛盾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在充分认识到资源对社会发展的瓶颈性约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以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为核心价值、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础的经济社会进步的成果。他指出,就环境论环境的简单、孤立的方法已经不能很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在国家生存发展的大视野下,用发展的眼光、联系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必然会增加厂商的私人成本,降低其竞争力,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然而,从长期来看,1991年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波特假说”正越来越多地得到实践证明:环境保护能够刺激技术创新,减少费用,提高产品质量,使厂商在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进而有可能提高产业生产率,促进社会进步。专家强调,能否实现波特假说关键在于实际执行情况,尤其是适当标准的制定和严格的执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告诉记者,在生产领域,生态因素的重要性和价值正日益凸显。以往厂商往往只考虑产品功能是否符合需求,成本是否低廉,而不考虑产品消费以后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在他们看来,“生态成本”的投入会使得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缩小。实际上,理顺生产与生态的关系,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生态损失,从另一方面极大地降低成本。现在很多国家提倡产品“生态设计”,号召“为拆卸而设计”、“为再循环而设计”,尽量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材料,尽量使用同一种材料,以期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回收成本,便于循环利用。

“除了在生产设计环节加入生态考量,还有能源加工利用、环境服务业等多种生态产业能够让生态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王奇副教授说,“例如生物质能源的研发、生态旅游、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都是在发挥生态的价值。为生态支付一定成本,本身就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光明日报》:解读生态文明:走三生共赢的文明发展之路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