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在传统环境与发展模式走到尽头之际(章轲)
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资源匮乏、气候变暖、森林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和土地退化等资源环境问题日渐凸显。尤其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环境面临着更大的和新的挑战
战略转型:在传统环境与发展模式走到尽头之际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日前发布的《2007年度政策报告》称:“从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到‘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等一系列迹象无不表明,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到环境与发展的战略转型期”
“我自由自在地呼吸,那是满满一腔使我神清气爽的空气,与我在华盛顿特区街头呼吸到的截然不同。”
这是前任美国副总统戈尔在他的一篇《都市与田园》中的一句话。2007年12月10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把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和戈尔。这年初,戈尔参与制作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获得了奥斯卡奖,他本人也成为家喻户晓的环保明星。
戈尔称,那广阔的天空、迎风的树木、柔软的青草、清冽的湖水,让他倍加珍惜和留恋。
2007年,戈尔的书和影像作品很快传到了中国,因为在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发现: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全球各地的环境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恶化,并且相互影响。
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资源匮乏、气候变暖、森林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和土地退化等资源环境问题日渐凸显。尤其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环境面临着更大的和新的挑战。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下称“国合会”)日前发布的《2007年度政策报告》称:“从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到‘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等一系列迹象无不表明,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到环境与发展的战略转型期。”
燃烧资源 留下污染
“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2007年年初的时候,国家环保总局的一位领导说了这番话。
事实上,我国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特征是经济发展速度与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经济增长方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统计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的29年间(到2006年),我国gdp总量扩张了58倍,跃居世界第四位,年均增速9.78%。gdp从1978年的0.36万亿元增加到1.03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增长到第二个1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第三个1万亿元用了不到2年。此后,每年增加1万亿元,2003年后,每年增加2万亿元左右。
在这一增长过程中,工业始终是主导力量。国合会称:“我国走了一条赶超型或压缩型的工业化道路。”
从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欧美部分国家用了20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其工业化进程。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的工业化过程用了100年。在20世纪,韩国、新加坡等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50年内,基本走入后工业化时代。按照中共十六大报告的战略部署,我国在2020年要基本完成工业化过程,即从目前的工业化中期阶段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如果从1978年进入工业快速发展时期算起,我国的工业化也将在50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即使从新中国成立算起,也不会超过70年。
国合会的年度政策报告表明,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决定了我国环境问题的四大特征:
环境问题的类型和恶化程度与经济增长、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20世纪70年代出现点状污染;80年代城市河段和大气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呈现边建设边破坏、建设赶不上破坏的状态;90年代以后,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呈现加剧发展的趋势,特别是1994年淮河暴发的特大污染事故和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洪涝灾害给我国敲响了生态环境全面恶化的警钟。
压缩型工业化进程带来了复合型环境问题。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
快速扩张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污染排放总量。监测表明,我国从1999年进入重化工时期,工业废气和废水排放量(去除治理部分)以及固废产生量也进入迅速增长阶段,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2%、8.5%和17%。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也以每年9.7%的速度增长。据测算,目前我国二氧化硫和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
经济发展的二元性结构造成了环境问题的“二元化”趋势。我国的工业化最先发端和壮大于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所以环境污染首先出现并恶化于这些区域,西部地区和农村的环境污染状况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较轻,但由于经济实力、环境保护能力、污染产业转移和农村城镇化等因素的作用,目前我国的许多城市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中西部地区、城郊和农村城镇的环境污染形势加剧,形成新的“二元化”趋势。
“三高一低”的粗放式增长
“粗放式”、“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这是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最为明显的印记。
一个最说明问题的数字是: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
统计表明,近50年来,我国gdp增长10多倍(不变价),而矿产资源消耗增长40多倍;我国目前的综合能源效率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是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左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15%至25%;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耗能高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至3倍。
而如此“奢侈”的资源、能源消耗,效率却低得惊人:
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30、日本的1/18、法国的
《第一财经日报》:在传统环境与发展模式走到尽头之际(章轲)
本文2010-03-12 22:50:39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4188.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