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习时报》: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气象事业发展(宇如聪)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566下载247次收藏
 

今年1月10日以来在我国发生的极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持续时间之长,降温幅度和降水强度之大,覆盖地域之广,历史罕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对事关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气象服务需求日益增加。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越高,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就越大。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这既是对气象工作重要性的肯定,也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开拓创新,在历史新起点上不断推进气象事业的发展。

一、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我国自然条件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6%(发达国家自然灾害损失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3—0.5%)。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总数的70%以上,且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经常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造成威胁,影响社会和谐,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不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气象灾害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全面实现。防灾减灾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若这项基础工作做不好,不仅会使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等弱势群体受到极大的伤害和损害,更会影响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形象,动摇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气象干部职工时指出:“气象工作非常重要,对于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气象工作为和谐社会建设要做的首要贡献就是努力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防灾减灾工作,把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新时期新阶段的小康社会建设,要求气象部门能提供更及时、更准确和更全面的气象服务信息。如何能使气象信息及时地惠及全民,是新时期气象工作必须考虑的问题。

气象信息要能进村入户,为新农村建设做好气象服务;气象信息要更具体和更有针对性,为交通运输、电力供应、森林防火、重大工程、重大户外活动(包括旅游和体育赛事)、农业生产、雷电防护、疾病防护、污染扩散应急等做好气象保障和人工影响天气;要加强对各地气候资源的发掘,为各级政府提供尽可能全面准确的当地气候信息,为合理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其它气候资源做好气象服务等等。另外,在做好国内气象服务工作的同时,还要掌握全球的气象信息,为我重大国际活动和我海外国人的安全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二、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积极推进科学发展

在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正面临众多的气候与环境问题,以气象灾害为主体的自然灾害呈明显上升趋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剧。

当前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频繁发生、高原冰川显著退缩、水资源问题日益严峻、干旱和洪涝频发、土地沙漠化难以有效抑制、水土流失面积广阔、山地灾害加剧、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强、重大工程安全运行的风险加大、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人类健康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等。

2006年4月16—18日,北方地区出现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使得北京在16—17日一夜总降尘量达33万吨;2006年5月21日至6月2日,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相继发生森林火灾,是继1987年以来东北地区最为严重的一次森林火灾;2006年8月10日百年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学习时报》: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气象事业发展(宇如聪)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