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长江流域抗旱的反思与对策(洪卫 廖鸿志)
摘要: 2006年长江流域发生了大面积、长时间的旱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国家防总、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流域内各省防汛抗旱及水利部门科学应对,及时启动预案,统一调度和合理配置水资源,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抗旱作用,取得显著减灾成效。但大旱造成的损失仍较严重,抗旱中暴露的问题也相当突出,必须认真总结,以之借鉴,以利将来的抗旱工作。
关 键 词: 长江流域;抗旱;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x43 文献标识码: a
1 旱情
2006年长江流域旱灾主要发生在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等省,其中尤以重庆、四川两省市最为严重。干旱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流域内旱情具有以下特点。
1.1 降雨少
四川省降雨量严重偏少,其中偏少3成以上的有26个县,偏少5成以上的有20个县,有93个县偏少8成以上。重庆市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9成。湖北省5~9月汛期全省降雨与历史同期均值相比,鄂西南、鄂东北少4至5成。6月22日至7月17日的25d梅雨期全省均雨量138mm,同比少5成以上,鄂西北、鄂西南大部偏少6~9成,降雨之少为历史同期罕见。
1.2 气温高
7月下旬以来,四川盆地大部分地方出现了持续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大部分地区日极端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日数超过20d以上,四川盆地东北的部分地区日最高温度达40~42℃,个别县(市)突破了1961年以来的极大值。重庆市干旱期间日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3℃,35℃以上高温天数普遍为35~60d,全市共有20个区县日最高气温突破42℃,其中綦江8月15日最高气温达到44.5℃,9月1日,綦江再次达到44.5℃。潼南等20个区县40℃以上的酷暑天数达到10~21d。高温加剧了土壤中水份蒸发和作物蒸腾,极大地加重了干旱程度。
1.3 持续时间长
重庆市大部分地区旱灾天数超过70d,6个区县超过100d,巫山长达111d。四川省大部分地区伏旱长达40d,南充、遂宁等地达70d以上。
1.4 江河来水严重偏少
当年汛期长江寸滩站、嘉陵江北碚站出现了有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水位,乌江武隆站出现了历史同期第4低水位。由于川渝大旱,在三峡水利枢纽来泄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主汛期湖北长江河段出现历史罕见低水位。长江宜昌站5~8月总来水量仅有1400亿m3 ,比同期均值少40.3%,致使8月22日长江宜昌站出现当年汛期最低水位40.46m,比1877年有记录以来同期最低水位还低0.94m,同时长江沙市站最低水位33.06m,比1903年有记录以来同期最低水位低1.37m,湖北江段其它各站也分别接近或达到历史同期最低水位,时间持续20多天。7月下旬至8月下旬,长江中游沿线涵闸引水困难。松滋河东支、藕池河和虎渡河分别于8月10、12、20日断流,影响了沿河两岸涵闸引水。湖北省内中小河流也普遍因降雨少,导致流量小、水位低、引水难,增加了抗旱取水难度和成本。
1.5 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
由于持续干旱,抗旱用水量增加,致使工程蓄水急剧减少,水库水位大幅度下降。截至8月底,四川省水利工程蓄水41.55亿m3 ,占蓄水计划的52%,比上年同期少蓄29.11亿m3 。66.2%的小型水利工程干涸。重庆市有2/3的溪河断流,275座水库水位处于死水位,472座水库、3.38万口山塘干涸见底。1081个乡镇(街道)中有2/3出现供水困难。全市水利工程蓄水量已经不足9亿m3 ,只占到正常蓄水的1/3左右。
1.6 损失大
2006年长江流域内1928万人、1694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流域内各省(市)因旱少种面积为79.927万hm2 ,作物受旱面积1103.8万hm2 ,受灾面积755.7万hm2 ,农业旱灾损失:粮食2215万t,经济作物118亿元,其中以四川、重庆、湖北最为严重。
流域内各省(市)其他行业因旱受灾造成经济损失共计62亿元。其中林业因旱受灾面积165.4万hm2 ,牧业中草场受旱13.45万hm2 ,牲畜受灾6050万头,其中死亡137万头,水产养殖因旱减产31.2万t,水力发电因旱减少发电量45亿kw•h;内河航运因断航造成经济损失2437万元。
2 抗旱措施及成效
2006年长江流域大面积的旱灾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对抗旱救灾工作专门作出批示,回良玉副总理率中央有关部委负责人深入灾情严重的地区慰问,国家防总、长江防总也多次派出工作组深入到各地指导抗旱救灾工作。抗旱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有力措施。
2.1 确保人畜饮水
确保城镇居民供水和农村人畜饮用水是抗旱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特大干旱的情况下,长江流域解决了1928万人、1694万头大牲畜的临时饮水困难。四川省有6164处(占92%)集中供水工程和41.68万处(占73%)分散工程运行正常。依靠这些饮水工程,445.2万户、2003.37万农村人口饮用水有了保障。重庆市大力实施“机井供水”工程,紧急开挖机电井3.45万眼。全市有39个区县(自治县、市)开展了向饮水困难群众送水活动,
2006年长江流域抗旱的反思与对策(洪卫 廖鸿志)
本文2010-03-12 22:36:38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40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