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管理问题初探(胡国芬 梅爱冰 林德才)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752下载174次收藏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构建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已经成为解决当前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汉江中下游区水资源管理存在着管理水平落后,管理体制分散,节水不力等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使汉江中下游的水资源情势发生重大变化,需要对水资源重新配置。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关 键 词: 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中下游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文献标识码: a

1 汉江中下游流域基本情况

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干流全长1577km,落差1964m,流域面积15.9万km2 。丹江口至河口为中下游,沿程流经丹江口、老河口、襄樊、宜城、钟祥、沙洋、天门、潜江、仙桃、汉川、蔡甸等县、市、区至武汉龙王庙汇入长江。中下游干流长652km,集水面积6.38万km2 ,其中湖北省境内集水面积4.38万km2 。汉江中下游地域广阔,流域内山地、丘陵、平原兼存,土壤肥沃,湖泊星罗棋布,河渠纵横交错,是湖北省粮、棉、油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美誉。

汉江中下游地区以汉江为纽带构筑了武汉、荆门、襄樊、仙桃、潜江等发达城市的南北经济带,成为湖北省的汽车工业和化工工业走廊,是湖北的“精华”所在地,原全省“十强”的县、市有8强位居此地。据2004年统计资料,全区人口1905万人,占全省人口的32%,其中农业人口1256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29.2%;工业总产值1403亿元,占全省的45.8%;国内生产总值1557亿元,占全省的36.4%;粮食总产量815万t,占全省的36.7%。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省都占有重要地位。

2 中下游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资源现状

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由地表、地下水资源量和过境客水组成。地表水资源由降水补给,全区多年平均径流深354mm。降水量有33.9%转化为河川径流量。径流分布特性主要取决于降水和流域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全区自产水资源总量是地表和地下水资源总量之和,为174亿m3 ,人均水资源量为913m3 。

汉江干流入境客水332亿m3 ,其中陕西入境量为274亿m3 ,河南(唐白河)入境量为58亿m3 (省内十堰市入本区水量74.7亿m3 ),考虑客水资源量后,全区水资源总量为580.7亿m3 。丰富的客水是汉江中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水源。

根据湖北省水利厅2004年8月编制的《湖北省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成果,汉江干流592km的评价河段全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汉江支流2247.6km评价河长中,Ⅲ类水以下为2101km,达标水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93.5%,说明汉江中下游区河流水质总体较好,但中小河流水质污染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制,污染严重的河流主要有蛮河、竹皮河等。必须采取坚决的措施遏止干支流水污染,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 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管理水平较为落后。主要表现为:①汉江中下游地区工业和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程度不高,致使部分地区一方面供水紧张;另一方面用水浪费十分严重。②区域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开发程度不高;由于开采无序,存在着区域性降落漏斗。③沿江城镇的工业、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排入下游河道或汉江,造成水体污染,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汉江已于1992、1998、2000、2003年发生4次“水华”。

(2)水资源管理体制较为分散。汉江中下游沿岸城市除武汉市、南漳县和宜城市试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外,大部分城市存在着条块分割,“多龙管水”的现象,各部门职责交叉、权属不清,难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且部分已试行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城市,也只是更换了名称,管理职能并未发生改变。

(3)忽视了节水方针的贯彻,节水意识淡薄。各灌区农业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为0.45左右,且基本为大水漫灌;部分工业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水的重复利用率很低,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较大;部分城市供水管网老化,跑、冒、滴、漏严重;与此同时,由于节水意识淡薄,居民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也极为严重。

(4)对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思想认识不够。汉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一些人尤其是领导层、决策者认为只要搞建设,就会有污染,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对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是没有看到,而是认为可以找到其它的解决办法,从而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对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减免因调水而带来的不利影响,经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将汉江中下游的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改扩建沿岸部分引水闸站、整治局部航道等4项治理工程,列入了南水北调中线第一期工程建设范畴。但上述已立项的4项治理工程也只解决了局部问题和主要矛盾,调水后将打破汉江中下游水资源平衡,还应深入研究,通过其它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特别是水资源管理措施,构筑新的、更高层次的水资源、水环境平衡,促进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管理。

3 汉江中下游水资源配置方案简介

3.1 水资源配置原则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将服务于社会和服务于生态环境作为水资源配置的两个基础性目标,保证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特别是在干旱期不能为满足河道外生产需水,造成河段脱流、断流,要保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

(2)坚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汉江中下游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并适度超前,与总体发展目标相协调。

(3)全面支持新农村建设。农业是水资源利用的最大用户,农业灌溉对于保证粮食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作用,要巩固和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着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走集约化、节水型农业生产道路。

(4)坚持效率优先。通过市场机制,以经济手段,促进节水;通过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大幅度减少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减少灌溉输水、配水和用水的损失率,降低作物灌溉定额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定额,提高水的利用率和生产率。

(5)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区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因地制宜确定配置方案。

3.2 水资源配置方案

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共有4种手段:工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科技手段。本节主要从工程层面,按生产、生活、生态3方面来说明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1)汉江干流河道内最小生态流量要求。根据全国水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管理问题初探(胡国芬 梅爱冰 林德才)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