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王孝忠)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376下载171次收藏
 

摘要:水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以水能转化的水电,是国家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牵涉到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关系到防洪、灌溉、移民等公共安全与利益,尤其还涉及到资源与环境问题。本文通过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生态环保关系等问题的论证,阐明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做到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影响统筹兼顾。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

一、湖南省水能资源基本情况及开发利用现状

湖南省5km以上的河流有5341条,总长9万km。年平均降雨量1450mm,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689亿m3,河流自然落差较大,拥有较为丰富的水能资源。全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570万kw,技术可开发量1323万kw。截至2006年底,全省水电装机容量860万kw,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50%。按规划仍有大中型水能资源191万kw、小型377万kw尚待开发,这些资源主要集中在湘西自治州、怀化、邵阳等西部地区的中小流域。湖南水能资源开发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电源点数量多、分布广。全省已建成4800多大座中小型水电站,数量位居全国第三,装机容量位居全国第五;二是库容小,作用大。大多数水电站除发电外,还需承担有防洪、灌溉、供水等综合利用任务;三是农村水电开发方式与管理模式多元化。“十五”以前建设的水电站,大多为国有或集体所有,现已大部分改制;“十五”以来新建的水电站则主要以民营、股份制为主。

二、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5.5%,却消耗了世界15%的能源。中国已经成为石油、矿石等能源和矿产资源最大的进口国之一,生态环境与能源安全等问题面临较大的压力。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要求到2020年使中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是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新目标,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正是有益于实现这一目标与任务的生态工程。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是人类改变、利用自然的重要活动,是人水和谐的重要纽带,涉及到资源环境、平衡发展、农民增收等诸多方面。水能载入了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其绿色能源地位成为共识。科学合理地规划与开发水能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1.水能是我国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根据水力资源最新普查结果,全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89亿kw,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4.02亿kw。已开发的水电占了全国电力工业1/4的比重。水能资源是有限的资源,它同土地等其它资源一样具有资源开发价值,水能资源经过规划,开发点是唯一的,如果不开发,资源价值就白白地流失了。李白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识之士曾言:“一江春水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水电是天赐的优质清洁可再生能源,其运行成本低,对社会发展所做贡献大,因此,世界各国大多是率先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到一定程度后,才转向其他发电能源。但我国目前水能资源开发率仅25%,远远低于世界水平,发达国家平均开发率在60%以上,美国、日本、法国、挪威等国则都在80%以上,也落后于印度、巴西、越南等发展中国家。

2.农村水电为解决广大农村用电问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类进入现代文明时代,全球尚有20多亿人生活在没有电的世界里;新中国成立50多年了,在我国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还存在一定的无电村、无电人口,不少的人还生活在黑灯瞎火中。全国拥有3000多万千瓦的农村水电,为广大农村提供电力,对于改善农村能源供应,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改善教育卫生条件及减少贫困发挥了重要作用。

3.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水电占了我国己开发可再生能源的99%。开发水电不仅可以替代、节约矿石能源,尤其开发水电对减轻煤炭、石油大量消耗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压力贡献巨大。火力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硫造成酸雨严重,损失很大。据测算,全国农村水电每年可减少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150亿元。我国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围绕这一目标,水电将充当主力军的作用。

4.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

近十几年来,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的同时,同步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七五”以来国家批准实施了四批农村水电电气化县,2003年启动了全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湖南省己建成44个水电电气化县,并启动了7个“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试点项目。郴州是国际小水电基地,该市在农村水电建设中,坚持“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促工、以工还林”的指导思想,以星罗棋布的水电站水库积蓄水源,改善局部气候,促进水土保持,实施山、水、田、林、路、电综合治理。全市实现“以电代柴”16.3万户,占烧柴总户数13.9%,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45.9%提高到现在的65%,增加绿化面积2500km2。通过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及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建设,减少了自然林砍伐,控制水土流失,遏制了环境的恶化,充分体现了农村水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5.水电不仅自身是绿色能源,它还是有效利用其它绿色能源的前提

水电开、停机方便,在有水、火电供电的电网中,历来由水电承担调峰任务。因此,有专家专题从电网调峰蓄能的角度论证,电网如果没有足够的调峰蓄能能力,则并入电网中由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就会被大量废弃,严重制约绿色能源的发展。

6.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往往与防洪减灾和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相联系,并不纯粹是一个能源问题

治理江河洪水泛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水电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建造大坝水库,用水库的调节库容实现流域水量的时段调节,重新分配天然来水,蓄丰补枯,对提高下游防御对象的防洪标准,同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下游断流,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了流域综合效益的提高。

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大力加强水电建设,对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止生态破坏,努力实现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并不是发展的负担,而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王孝忠)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