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维护与渔业可持续发展
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环境构成中最活跃的因素。我国人均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水量的1/4,是贫水大国,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水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水资源缺乏、污染的矛盾日趋突出。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维护水环境,最大化的发挥水效益,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水利、水产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水体富营养化简单的说:“就是水生态环境失衡”。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水体的自净容量、营养成分的种类和在单位水体中的含量,初级生产者的种群、数量,消费者的品种、数量失去平衡而导致的。
构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
养分含量失衡
在水土流失和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机、无机营养物,这些物质一旦进入水体,在自然因子和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形成硝酸、磷酸、腐殖酸盐,为浮游生物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但这些物质各养分间互不平衡,有的有机养分大于无机养分,有的则是无机养分大于有机养分。有的氮多磷少,有的磷多氮少,由于它们在单位水体中各养分间含量比值失衡,某种养分在水中含量过大,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会破坏水体正常的生态循环。比如在磷养分适度,氮养分过盛的水体,蓝藻门类的微囊藻将大量滋生,产生“水华”“蓝腚”形成水体富营养化。在有机质和氮磷同时过盛时,水体的富营养化的进程加快,对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度加剧。当氮、磷和有机质某种养分过少,成为限制元素时,浮游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种群和数量同时减少,不能给滤食性鱼类提供充盈的生物饵料,阻碍渔产业可持续发展。由此,水体中各营养成分含量的比值失衡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阻碍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生物群种失衡
当大量的生产、生活污水和人畜禽粪便进入水体,由于污染源种类不一,养分含量高低不一致,造成某种成分过高或过低,随之而带进的生物菌种也不一样,有的生物菌种对水生态环境有益,有的则对水生态环境有害(如粪大肠杆菌、霍乱杆菌等)。养分和菌种的不平衡,含氮养分高的水体,喜氮生物大量或超量繁殖,从而导致水体生物群种的单一性和异常性,打乱了水生生物的循环链,干扰了水生生物的食物网。这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阻碍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因之二。
生产消费者数量失衡
在自然因子、非自然因子适宜,营养养分充足,藻、菌相平衡的情况下,初级生产者(浮游生物)生长周期缩短,繁殖速度加快,生产量成倍增加。与此同时,若消费者(滤食性鱼类)数量不足,所产生出来的生物饲料,得不到消费者的消费大量死亡,在死亡分解的过程中,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溶解氧,致使水质突变,发黑发臭,甚者导致水生生物灭绝,使水体失去利用价值。这是成因之三。
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特征
氮源污染大于磷源污染
众所周知,氮磷两种物质是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元素。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为控制氮、磷等污染物进入水体做了大量工作,不惜代价关、停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投巨资在人群密集的城镇修建污水、垃圾处理厂。在农村推行沼气清洁能源,使点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农村面源污染的形势仍然严峻。随着化肥使用面积的逐年扩大和单位用肥量的增加,每年因水土流失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的标氮(n)达百万吨之多,标磷(p2o5)达十万吨之多,加之农村人畜粪便、稿杆、落叶等有机肥相当部分也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形成有机污染,年复一年存积,致使我国内陆现大部分封闭水体出现中、富营养化。通过对部分湖泊、水库多年监测
浅谈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维护与渔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2010-03-12 22:35:26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3872.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