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大地震看防汛(刘茂林)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瞬间使几万同胞丧失生命,几十万同胞负伤侥幸生还,千百万同胞无家可归,灾害损失为空前之最。这次大地震灾害再次向人类揭示了一个道理:局部性、突发性灾害呈增多趋势,对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重,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对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突发猛进的今天。反思地震灾害,对做好今后防灾减灾工作甚为重要。
地震灾害与洪涝灾害虽同属为天灾,但也有各自的特点。地震灾害主要特点:一是突发性强。大地震发生十分突然,持续时间仅为十几秒、几十秒,预防难度大,损失更甚为严重。二是破坏性大。大地震可在几秒内把一座大城市夷为平地,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三是影响面广。大地震影响范围可达以震中为轴外延几百公里,所经之处,不但财富毁于一旦,还会重创人的心灵,在短时间内难以愈合。四是连锁性强。大地震还会引发出一系列如火灾、水灾、海啸、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次生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相对地震来讲,洪涝灾害一是预见性较大。随着气象、水文、地质、水利等科技的进步,对气候不确定性的把握概率增多,对气象预测预报的准确几率增大,再之洪涝灾害的形成还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过程;二是影响范围小。洪灾一根线。一般洪涝灾害范围仅为沿江、沿河周边地区,对经济社会和群众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小;三是可防御性。随着科技的进步、设施的牢靠、措施的完善、责任的落实,洪涝灾害的可防性明显增强,灾害损失有显著下降。但是不论那种自然灾害,同样对经济社会和群众生活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计的。为此,防灾减灾工作不可掉以轻心,刻不容缓。
综合上述分析,防汛相对地震来讲,可防御性较大、难度相对较小。就笔者所在地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的防汛工作来看,只要我们在防洪工程、预案完善、组织领导、责任落实、物资储备、队伍建设、预测预报、制度
透过大地震看防汛(刘茂林)
本文2010-03-12 22:35:07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383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