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水利报》:从汶川大地震看我国水工建筑物的防震减灾(郭永刚 苏克忠)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989下载139次收藏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8级特大地震,震中烈度达10度以上。据历史不完全记载,我国曾发生7.8级以上大地震25次,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不仅如此,强地震还会造成震区大量水利工程震损。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唐山7.8级大地震,就使各类水利工程遭到严重破坏:地震区58座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上各型水库,除15座无明显震害外,其余43座均遭受不同程度的震害,尤以陡河、密云两座大型水库遭受的破坏最为严重;180多座大中型水闸、40余座10立方米每秒以上大型排灌站遭受不同程度的震害;800多公里长的河道堤防、7万多眼机井遭受震害。

这次汶川大地震,同样也给四川地震区及波及区的重庆等地水利工程造成不同程度的震害,尤其是造成众多水库出现险情。汶川大地震,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震级大,震中烈度高,破坏范围广。汶川、茂县、绵竹、安县、北川等县及都江堰市均遭到严重破坏。二是主震后,强余震不断。在震后两天内,就发生余震2000多次,其中震级为6级以上的3次,震级为5级以上的14次。强余震不仅加重了对建筑物的破坏,也对抢险救灾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三是大地震发生在高山峡谷地区,往往诱发山体崩塌、滑坡,不仅阻塞交通,给抢险救灾造成困难,而且滑坡体落入河中,形成众多堰塞湖,一旦湖满溃决,还会造成次生水灾。四是地震区穿过岷江,岷江上的各类水工建筑物,如都江堰枢纽工程、映秀湾水电站、渔子溪水电站、紫坪铺水库、图龙水库等,均经受强烈地震的考验。

一次大的地震过后,水利工程结构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影响和损害。为将严重的地震灾害减小到最低限度,长期以来,国内外地震专家和工程界人士一直进行着各种探讨和研究。归纳起来,当今水利工程的防震减灾主要有三个途径。

一是地震预报。通过建立地震台网,精确测定地震的时间、强度、地点,结合测地电、地磁、地下水等地震前兆,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地震预报。人们可在地震发生前逃出,就能有效减少人员伤亡,而建筑物是无法搬走的。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预报手段的局限性,地震预报工作至今仍然是世界上尚待解决的难题。

二是工程抗震。根据工程运用期间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确定工程的设计烈度,再按照设计烈度进行抗震计算和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当遭遇设计烈度地震时,可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标,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人员伤亡,还可减轻工程的灾害。此途径是非常有效的。发展中国家资金不足,房屋多未进行抗震设计,一旦发生大地震,人员伤亡惨重,而发达国家(如日本等)多进行了抗震设计,当遭遇同样震级地震时,人员伤亡则要少许多。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重要工程、重要城市以及生命线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三是应急抢险救灾。强震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尽快恢复被破坏的一交(交通)、二电(电信和电力)、一水(供水),为抢险救灾人员和救灾物资进入灾区抢救伤员和保障灾区人民正常生活服务。同时,全面清查次生灾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中国水利报》:从汶川大地震看我国水工建筑物的防震减灾(郭永刚 苏克忠)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