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加强太湖流域综合管理 维护河湖健康生态(叶建春 贾更华 朱威)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736下载177次收藏
 

摘要: 以太湖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和河湖生态健康的评价指标,阐明了流域综合管理对维护河湖生态健康的重要性,提出了有效的流域管理目标在于建立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平衡的观点。维护流域生态健康所必需的综合管理措施,首先是要形成流域综合管理机制,建立高效、权威的流域管理机构,通过有效的流域综合管理来协调人类活动与水生态环境的兼容性,对于已经受损的流域河湖生态系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修复或恢复。另外,提出应把河湖生态健康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和流域管理成效的尺度之一。

关 键 词: 流域管理;综合管理;生态;太湖流域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文献标识码: a

1 流域综合管理与水生态系统

以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水管理理念目前已被社会普遍接受。近年来流域综合管理的研究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之一,特别是以健康生态系统建设为导向的流域水管理,备受关注,流域的生态健康安全和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已成为流域管理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1.1 流域综合管理的内涵与任务

流域综合管理就是将流域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社会经济系统,即把流域内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看成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统一体,通过规划、政策、法规、监督、市场调控等手段,解决流域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和水生态退化等,保障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持流域生态功能的完整,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流域综合管理强调对流域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的综合管理。

流域综合管理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建立流域综合管理机构、制定和实施流域综合规划、制定流域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市场调控手段、建立流域监测和信息共享系统、组织公众广泛参与等。针对流域的具体情况,流域综合管理的重点一般在于以下4个方面:

(1)制定和实施流域规划。流域规划应是流域综合管理思想的体现和实现管理目标的基础。在流域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从流域复合系统的角度出发,从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内在联系上分析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措施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对可能的影响进行评价。流域规划应注重流域的整体利益和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可能地吸收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在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2)水资源合理调度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合理调度和优化配置是开展流域综合管理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流域综合管理,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导致地区间争夺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纠纷不断。土壤退化、地下水枯竭、水污染和跨流域调水等使流域水资源的调度和配置更为复杂,甚至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流域综合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合理调度和优化配置的有效办法。

(3)洪水管理。洪水灾害往往是自然与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累积的后果。例如流域上游植被遭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引发下游河湖淤积、加剧洪水泛滥;洪泛区人口聚集增加了洪水风险。传统的防洪措施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工程来约束洪水,而流域综合管理的防洪理念则强调洪水管理,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来抵御洪水,并尽可能使洪水资源化。

(4)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与流域居民的健康直接相关。引导和改变流域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行为,控制和减少各种污染物进入水体,从而保持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是流域综合管理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1.2 水生态系统与流域综合管理

在自然界,任何生物群落总是通过连续的能量—物质交换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着,共同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样的生态功能单位就是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阳光、空气和水是缺一不可的物理要素,水则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载体和纽带。

淡水生态系统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理解为是以水为纽带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体,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等生态功能。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恢复稳定态的能力。人类活动干预导致的环境变化是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例如湖泊富营养化使水质变坏,同时由于藻类过度生长所产生的毒素,以及由于藻类残体分解时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中溶解氧大大减少,从而又会引起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死亡。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类活动与流域健康生态之间的平衡就是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控制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范围内,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能保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显然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只有保持生物多样性、水质良好、水量充分,才能实现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和河湖健康指标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北抵长江,东临东海,南滨钱塘江,西以天目山、茅山等山区为界,行政区划分属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3省1市,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2005年,流域人口4265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20000亿元,占全国gdp的13%;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太湖流域是我国著名的江南水乡,流域总面积36895km2 ,其中水面积为5551km2 ,约占流域总面积的15%;流域内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错,河道总长约12万km,河道密度达3.3km/km2 ,为全国之首。太湖地处流域中心位置,是我国第3大淡水湖泊,面积2338km2 ,正常水位下容积44亿m3 ,作为流域内最重要的调蓄湖泊、供水水源地和省际边界湖泊,太湖是整个流域水资源调节和水生态系统的核心。

2.1 流域水生态问题

(1)水污染严重造成河流水质恶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含农药化肥的农田径流、畜产渔业养殖排放的有机污染物直接排入河网湖泊,严重污染了自然水体,破坏了河湖生态系统。目前,太湖流域工业污染和城镇生活污废水排放量已达60亿t,污径比(点污染源废污水排放量和相应的天然河川径流量之比)为1∶2.3,表明太湖流域水污染十分严重。目前,全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50%,面源污染还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太湖流域河流现状水质评价,因有机污染造成水质劣于Ⅲ类的河长占84.4%,其中劣于Ⅴ类的达53.5%,流域内上海、无锡、嘉兴等地区部分河道存在水体发黑、发臭、鱼虾绝迹的现象。

(2)湖泊生态退化。由于生活污染和农业等非点源污染,太湖等主要湖泊均发生富营养化,每年夏秋之季,太湖北部湖湾、淀山湖经常会发生蓝藻大规模暴发现象,形成大面积水华,加剧了流域水质性缺水的局面,威胁到饮用水水源地供水安全。自20世纪50年代初至2000年,由于围湖造田、围湖养殖等原因,太湖、### 氵鬲 湖、洮湖、独墅湖、阳澄湖、澄湖、元荡以及淀山湖等8个重要湖泊显著萎缩,这8个湖泊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3125km2 萎缩至2000年的2819km2 ,萎缩了306km2 。目前东太湖围网养殖面积已达0.87万hm2 左右,大大超出规划确定的1000hm2 ,由于围湖造田(养殖)、污染物大量排放以及超规模水产养殖等,引发了湖泊萎缩、湿地退化、沼泽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不适宜的开发利用,侵占湿地,破坏生物链,使湖泊的生态修复能力受到损害。这些损害降低了流域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增大了洪水危害、降低了水体自净能力、危害了太湖生态系统安全,导致太湖生态功能退化,使太湖的各种功能难以正常发挥,进而影响流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3)地下水超采。由于长期大量开采深层承压水,形成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不少地区或城市先后出现地面沉降,部分地区还相当严重。2000年深层承压水生产井共7683眼(其中配套机电井7670眼)。流域内地下水降落漏斗共20个,总面积9721km2 ,周边地下水埋深范围为-6~-54m,20世纪90年代扩展速度达2~182km2/a,最大地下水降落漏斗为杭嘉湖区嘉兴Ⅱ深层承压水漏斗,漏斗面积达3041km2 。流域内因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面沉降区域共5处,总面积为9668km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加强太湖流域综合管理 维护河湖健康生态(叶建春 贾更华 朱威)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