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暴雨洪水演变特点(史辅成)
今年我国十余个省份遭遇了50~100年一遇的雨雪天气,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全球气候变化、极端灾害性天气突发造成的。《黄河报》载:黄委防汛办公室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夏季多雨区将位于华南至江南南部,黄淮至华北西部,黄河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较大”。我们应以今年雨雪灾害性天气为借鉴,充分认识黄河暴雨洪水的演变特点,切实作好迎战各级洪水的准备工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中下游主要断面实测洪水量级较20世纪90年代以前大为减小,花园口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仅为1996年的7860立方米每秒,而以往61年实测及插补多年平均最大洪峰流量为8800立方米每秒。
由于上述情况,容易使人认为黄河不会发生大洪水了,特别是2000年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以后,一些人认为花园口断面发生的洪水都可由小浪底调控,其实例就是2003年及2005年小浪底入库流量为4000~5000立方米每秒以上,为使其不超过下游主槽过洪能力,经小浪底水库调洪运用后,花园口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仅为2980立方米每秒和3530立方米每秒。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测洪水数据的减小,经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黄河流域面上降雨量的减少,特别是黄河中游地区大雨暴雨量级的减小和频次的减少;二是流域面上水利水保措施的作用;三是大型水库的调控作用。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些对黄河洪水变化的认识和看法。
一、天然洪水减小的主要原因
多年来有关专家对黄河中下游主要测站洪峰、洪量和沙量的减小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主要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面上水利水保措施的作用,使流域下垫面及产汇流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因而使洪水变小;一种认为主要是由于近期黄河流域降雨量的减少,特别是黄河中游大雨暴雨减少,使洪水减小,而黄河流域面上的水利水保措施作用只能居于次要地位。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应是后者。
1997年以来的10年中,黄河干流龙门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仅为2003年的7230立方米每秒,而该站实测63年多年平均最大洪峰流量为9100立方米每秒;1967年一年内龙门站就发生大于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峰5次,最大达21000立方米每秒;1977年发生大于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峰3次,最大达14500立方米每秒。前后出现这样大的反差,笔者认为黄河流域面上的水利水保措施不可能起到这样大的作用,刘家峡水库、龙羊峡水库汛期蓄水仅能影响洪水过程线的基流。
据有关资料统计,河口镇—龙门区间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雨的降水日数减少了26.2%,特别是暴雨(日降雨量大于50毫米)的降雨日数,减幅高达53.7%。黄河中游大部分为超渗产流地区,暴雨强度和次数的减少,必然使洪峰、洪量、产沙量相应减少。这种某个时段大雨、暴雨的减少,应该是自然领域气候波动的影响,从历史资料看,这种波动成周期出现,不会一直延续下去。
1922~1932年全流域也曾发生过连续11年枯水系列,其枯的程度较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枯水系列还要枯。而此枯水系列过后紧接着就发生了1933年大洪水,河口镇—龙门及龙门
充分认识暴雨洪水演变特点(史辅成)
本文2010-03-12 22:34:42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3791.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