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水业市政体系面临流域化和区域化升级(傅涛)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965下载214次收藏
 

一、 城市水业具有明显的市政特征

城市水业的核心环节——城市供水和污水服务,作为市政公用事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而言,具有显著的市政服务特征。市政特征也是国际城市水业的共同特征,绝大部分国家的城市水业维系着这一特征。这一市政特征表现在:由城市人民政府作为服务保障的责任主体,由城市政府系统考虑城市水业设施的投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

近年来,在城市水业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已经成为国际同行的共同趋势。在中国,随着市场机制在城市水业领域的全面引入,城市水业的建设环节、投资环节、运营环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以来先后进入市场,逐步改变了城市政府作为单一主体的福利性市政服务体系。但是,市场主体在投资、建设、运营环节的逐步进入,并未改变城市政府在城市水业服务中的责任主体性质,城市政府通过辅以规划引导来控制建设环节,通过辅以政策性投资补助和市场监管来规范投资和运营环节,保障了城市水业的市政性质并未发生根本转变。

在市政体系之下引入市场机制的制度体系称之为“特许经营”。国际国内大量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特许经营制度是一种适合于城市水业的制度设计,它有效地在自然垄断性质的城市水业中引入了市场机制。特许经营制度是依据城市政府的责任体系而设计的制度,因此有效地支撑了城市水业的市政性质。

从市场的角度看,在特许经营制度下,城市政府对市政服务权利和责任的保留体现在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保留了城市政府对城市水业设施的最终产权,二是具有经营服务企业主体的准入设定权,三是保留了供水和污水服务的定价权。一般而言,如果这三个权力仍然保留在城市人民政府,那么无论如何引入市场机制,也没有改变城市水业的市政设施性质。

二、 城市水业的流域化趋势

但是,在中国特定的水环境和水资源形式下,城市水业作为市政设施的基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首先是水资源的稀缺。总体上中国不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而城市建设所选择的地域基本都是在富水水体的附近。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和经济高度集中,极大地加大了水资源的局部稀缺。近十多年来,广泛实施的跨区域、跨流域调水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城市缺水的压力,但是,由于全社会对水资源的非集约性使用和浪费,没有有效地控制用水总量的粗放增长。这种非理性的增加,在跨区域、跨流域调水的催化下,使水资源的局部性稀缺发展为整体性稀缺,而水体的普遍污染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资源稀缺。

水资源稀缺使水资源本身产生价值。目前的供水价格主要是工程水价为主导,资源水价比重很小。工程水价是以工程和服务的成本为基础的水价体系,而资源水价由稀缺程度决定,与工程和服务成本无关。

可以预见,水资源在不远的未来将成为继石油之后重要的国家资源。同时,近年来资源价格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价格改革的重点,资源价格在水价中的比重将会迅速加大。资源价格比重的加大必然改变城市水业市场服务体系中的价格比例和不同水价的权重。

目前在中国以《水法》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中,水资源属于国家。水资源的国家所有属性,导致水资源价格必然向水资源税演变,而且国家或流域将是征收和使用资源水价的主体。这一趋势,将使国家和流域主体在城市水业服务价值中的权重加大。当加大到一定程度,将有可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水业市政体系面临流域化和区域化升级(傅涛)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