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问题(张卫东 郝爱兵)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居民生活用水、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在地表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则是不可替代的。地下水开发利用不当,将会产生各种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阻碍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 地下水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
地下水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支撑,二是生态支撑,三是环境支撑。
(一) 资源支撑
地表水和地下水共同支撑着我国水资源的供应,互为补充,不可或缺,这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998-2002年,全国供水总量每年在5500亿立方米左右,地下水供水量在1050亿立方米左右,占总供水量的19%-20%(据水利部1998-200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统计),较1997年以前明显增加。1999年,北方17省(区、市)地下水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35%,其中海河流域达到61%,松辽河流域达到43%(刘昌明、陈志恺等,2001)。全国有400多个城市开采利用地下水。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城市供水量中地下水比例分别达到72%和66%(国土资源部,2003[1])。
上面列举的一些数字说明了地下水在我国供水中的重要地位,但其资源支撑的意义还不仅限于这些数字。
首先,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资源属性互为补充。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配极不均匀。一年之内,大部分地区连续4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也就是说,我国地表水资源中有2/3左右是洪水径流量。多年之间,南方地区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北方地区为3-8倍,并且经常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情况(刘昌明、陈志恺等,2001)。地表水与降水量在时间上一致性形成地表水“水多时用不了,水少时不够用甚至无水可用”的特点。地下水分布广、储存量大、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的特点正好弥补了地表水分布范围有限、动态变化大的不足,成为许多地区(特别是北方)不可或缺的重要供水水源。我国可再生淡水资源每年约2800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约27000亿立方米,地下水约8800亿立方米,二者之间的重复量约7000亿立方米,主要是地下水排泄到河道中形成的河流基流量,这是许多河流不断流的根本保证,枯水季节地表水供水量中的大部分取自这7000亿立方米的重复量。
其次,地下水水质优良,一般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不通过任何处理就可直接饮用。在发达国家,即使有清洁的地表水,也都把地下水作为首选饮用水水源,如美国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生活用水的地下水供水比例都在50%以上。我国公众甚至政府还很少意识到地下水水质的优越性和宝贵性,南方地区尤其如此。目前,我国地表水污染严重、有水不能用的现象已十分普遍,许多地区不得不依靠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长江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量不断增加就是例证。
第三,北方地区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较高,开发利用地下水是地表水不足或无水可用的干旱季节应急供水的必然选择,是一些地区增加供水量的重要途径。海河、淮河、黄河和西北内陆河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量分别为288亿立方米、741亿立方米、661亿立方米和933亿立方米。1997年,这四个流域的地表水调控能力分别为355亿立方米、620亿立方米、340亿立方米和675亿立方米(潘家铮、张泽祯等,2002),与多年平均径流量相比,分别为123%、84%、74%和72%(其中黄河流域的径流量扣除掉200亿立方米的冲沙入海量),远超过国际公认的40%的标准。地下水方面,除海河流域、黄河下游、松辽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区个别流域已经超采或接近最大可采资源量外,北方其它地区还有一定潜力。在地下水严重超采的海河流域,1999-2003年连续干旱,地表无水可用,不得不依靠地下水应急供水,北京最为典型。2010年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之前,地下水是华北地区应急供水的唯一选择。
(二) 生态支撑
在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一的西北内陆干旱区,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共同支撑着盆地内脆弱的绿洲生态系统。没有地表水的季节性泛滥或浇灌,绿洲就缺乏生机和活力,没有地下水和土壤水的支撑,绿洲就难以存在。多项研究表明,西北干旱区植被生长最适合的地下水埋深在2-5米。因地下水水位下降和水质恶化,导致绿洲消亡、生态失衡的例子比比皆是,塔里木河下游、河西走廊黑河下游的额济纳平原和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盆地荒漠化的迅速发展就是例证。
在北方半干旱区,地下水是天然湖泊、沼泽等湿地生态的基本支撑条件,地下水是这些天然湿地的重要补给水源。
在沿海地区,地下水和海水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压力平衡,地下水是防止海水入侵、保护海岸带生态的天然屏障。
在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的有效开发利用是石漠化综合治理与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因素。
(三) 环境支撑
地下水不仅是重要的资源,也是重要的环境要素。地下水一旦遭到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是长期的,难以消除。地表水的污染治理已经相当困难,与地表水的污染治理相比,地下水污染治理难上加难,费用昂贵,甚至无法根治。
平原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经济社会活动最强烈和集中的地区,地壳
地下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问题(张卫东 郝爱兵)
本文2010-03-12 22:34:13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3751.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