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冬天里的思考与期待——中国城市水业年度回顾与展望(1)(傅涛)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821下载135次收藏
  #trs_autoadd_1230693098171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0693098171 p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0693098171 td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0693098171 div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0693098171 li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json-- {"":{"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2008年12月

 

(中国水网特约评论)

 

 

2008年即将成为过去,每年年底都要做一次年度的回顾与展望。对中国来讲,2008的记忆是深刻的,有汶川地震的哀悼与振奋,也有奥运成功举办的喜悦与反思。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在国内资本市场的震荡下,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的变动和拉引下,2008的中国城市水业随波起伏,也受到了不小的产业影响。我们借用目前社会上通行的“冬天”一词,从城市水业的角度,来评述一下2008这充满了变化的一年,我们称其为产业转型年。

 

一、2008年城市水业政策回顾

 

1、宏观政策背景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08年中国的货币政策经历了由紧缩到适度宽松,财政政策由保守到积极的迅速转变。使得与之密切相关的环境政策也随之发生改变。

 

(1)节能减排战略的重心转移

 

2007年伊始,节能减排作为的国家战略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初衷是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同时促进过热的经济适度降温。与水业息息相关的减排战略包括工程减排、结构减排、政策减排三个发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治污设施的建设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2008年下半年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节能减排战略也转变为在科学发展观之下保障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减排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的力度受到一定的制约,在某些局部已经形成节能减排战略的停顿。

 

金融危机以及初露端倪的房地产降温使地方财政受到严重影响,进而直接波及到减排政策的落实。虽然环保重压仍旧,但是在目前全力保障增长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对经济形势的重视必定高过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发展的重心进一步转向保经济增长,减排有可能退化成为一种口号,环境的非发展因素将再次在一定程度被淡化。

 

但是,到2008年末,面对空前的投资拉动,尽管我国的环境产业的“产业化”转型尚在进行当中,但是对产业发展的期望更加凸显,环境产业发展的重心已经开始由末端治理、保护环境等制约经济的因素,切实转型为以环境产业的经济拉动。减排战略的重心已经逐渐转变为与经济增长的产业结合。

 

(2)水业融资的压力和突破

 

或许一个时期的经济趋缓和工业减产,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工业污染的产生和排放,水环境压力在短期内会有所缓解;但是,水环境污染长期的历史欠账依然存在,水业设施建设发展仍然面临巨大融资压力。国家宏观经济的4万亿巨大投资中,2008年在计划外新增的1000亿的投资,其中60亿投在污水和垃圾领域(包括10亿来自重点流域的投资),供水领域被排斥在投资拉动之外。在4万亿中超过2/3需要地方来配套,巨大投资看似诱人,对地方来说也是一极大挑战,也将使中央抓财权、地方承担事权的矛盾凸现。

 

除水价带动社会投资外,这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水业事权和财权不统一的矛盾,也将使产业投资基金、地方市政债券等融资方式出现转机和突破。虽然今年年中,国家中止了产业投资基金的审批,实际上是变相放行了产业投资基金,产业基金转变为信托形式的市场行为,产业基金难点由获得审批转变为资金的筹措,这对正在运营中的环境产业投资基金产生了深刻影响,原来的资金组合发生了变化。另外,地方债券的融资模式也出现突破,财政部主导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办法》已上报国务院等待审批,这将直接影响用于城市水业的市政债券的试点发行。

 

2、水业政策回顾

 

2008年,在变幻的宏观经济环境背景之下,具体影响水业市场环境的政策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停顿和倒退。

 

(1)引入市场机制的改革在犹豫中停顿

 

2003年以来,推动建立水业市场机制的水业特许经营政策体系,以及传统水业企业产权改革的政策在2008年没有实质性进展,基本处于停顿状态。而另一方面,以西安自来水改制事件为标志,水业引入外资的政策方向则在媒体大量哗众取宠、非理性质疑下,以及既得利益者的蓄谋推动下,引起了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对引入外资的犹豫,甚至引起了社会对水业改革方向的怀疑。

 

(2)市场国进民退,市场机制面临挑战

 

与此同时,由政府为主导的拉动内需的政策带动了水业设施的政府投资,整个城市水业市场呈现了明显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冬天里的思考与期待——中国城市水业年度回顾与展望(1)(傅涛)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