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湖底泥疏浚对水生态的影响分析与对策探讨(贾海峰 马洪涛)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河湖中底泥淤积问题正逐渐导致城市河湖丧失其原有的功能。传统的应对措施主要是采用底泥疏浚等工程措施, 但多年的实践发现, 在城市河湖底泥硫浚中暴露了诸多问题。通过对大量文献调研整理, 分析了城市河道底泥疏浚中的效益以及负面影响。最后, 对城市河湖底泥疏浚的对策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关健词:城市河湖 水环境 底泥 疏浚
城市河湖作为城市系统中的一种自然地理因素,具有提供绿地及景观用水、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和开展旅游等功能, 对和谐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城市河湖中底泥的大量淤积导致河道过水能力下降, 严重影响了防洪、航运及水体的调蓄功能;同时, 我国目前有90%的城市河湖受到严重污染, 而底泥污染是河湖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污染源[1]。
最初的河湖整治主要着眼于除涝泄洪和航运功能而进行河道疏浚护岸建设[2]。在这种传统的整治措施中底泥疏浚是所采用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底泥疏浚在改善河湖水质、提高城市河道防洪能力的同时也给水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就结合工程实例对底泥疏浚的影响特别是底泥疏浚对于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探讨, 并针对这些问题, 进行了相应的对策研究。
1 国内河湖底泥疏浚技术现状
我国湖泊底泥疏浚早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开始。1953-1958年杭州西湖进行了第一次疏浚, 尽管采用了一般工程疏浚的方式, 为后来的底泥疏浚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3]。近年来我国以控制湖泊富营养化为目的, 先后在昆明滇池、安徽巢湖、大理洱海、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等湖泊进行了疏浚。国内比较典型的有: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疏浚采用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污染底泥疏浚, 将底泥吹填至湖边堆场, 封闭堆存;巢湖污染底泥完成疏浚工程量301.99万m3。以上这些疏浚工程均改善了疏浚水域的污染状况, 其中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疏浚一期工程实施后, 草海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透明度由疏浚前的0.37cm增加到
疏浚后的80.00cm, 且消除了草海疏浚前的水质恶臭现象[4]。
2 城市河湖底泥疏浚的综合效益
底泥疏浚作为城市河湖整治及底泥污染控制中最常见的方法, 虽然仍然存在成本高、破坏河道原有生态系统、以及底泥后续处理等方面的问题, 但合理的底泥疏竣具有其综合效益。其最大的优点是见效快,当底泥中污染物的浓度高出本底值2-3倍时, 即认为对人类及水生生态系统有潜在危害, 则要考虑进行控制, 同时, 底泥疏竣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河道排洪能力[1]。下面就对城市河湖底泥疏浚的综合效益进行具体分析。
2.1 防洪作用
城市河湖的主要防洪作用体现在行洪和蓄洪两个方面。
(1)对于城市河道的行洪功能, 河道淤积是一个严重问题阎。以天津海河水系为例, 其包含了十几条天然和人工的排洪人海通道。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河水系诸河流径流量大大减少, 减幅约达90%[6]。此外, 挡潮闸的建立也给闸上下游带来严重的淤积[6]。这种淤积导致了整个海河水系所有河口综合排洪能力30年来下降了一半。为了便于洪水到来时能正常开闸排洪, 每年必须把闸下淤泥清除[7]。
(2)对于城市河湖的蓄洪功能, 主要体现在河湖利用水面变化蓄积洪水的能力。由于底泥的淤积, 很多河湖可调节水深变小, 导致了其调蓄水量的下降。如在北京市各防洪规划中都对城市河湖的疏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城市河湖疏浚后可以改善河道过水能力, 稳定河口, 并保证这些河流洪水的顺利排泄以及蓄积, 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也避免了内涝灾害。
2.2 通航
城市河湖底泥疏浚对水生态的影响分析与对策探讨(贾海峰 马洪涛)
本文2010-03-12 22:31:43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3532.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