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珠江三角洲主要河道水量分配比变化初步分析(姚章民 王永勇 李爱鸣)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665下载235次收藏
  #trs_autoadd_1236825720171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6825720171 p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6825720171 td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6825720171 div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6825720171 li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json-- {"":{"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摘要: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珠江三角洲河道因大规模无序采砂等原因,河床不同程度的下切,引起各主要控制节点的水量分配比明显增减。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马口、三水、思贤滘、天河、南华断面及八大出海口门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量分配比的变化情况,并得出几点初步结论,为珠江三角洲的防汛抗旱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水量分配比 变化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面积26820km2,占珠江流域面积的5.91%。三角洲内河网区面积9750km2,河网密集。其中西、北江三角洲面积8370km2,主要水道近100条,河网密度为0.81km/km2,东江三角洲面积1380km2,主要水道有5条,河网密度为0.88km/km2。珠江三角洲河网内丘陵、台地、残丘星罗棋布,水道纵横交错,自东而西汇集于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八个口门入海,呈现“诸河汇集,八口分流”的水系特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规模河道采砂、航道整治以及接连发生的数次大洪水对河床的冲刷,引起珠江三角洲部分河道严重下切,使河道的水流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破坏了水、沙的平衡关系,使三角洲不同片区之间的水量分配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河床下切严重地影响防洪安全,加剧了枯水期的咸潮上溯,威胁区域供水安全。河床下切所引起的水量分配比变化等一系列问题,有关方面非常关注。因此,分析研究珠江三角洲主要分流节点和出海口门的水量分配比变化及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收集整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同步水文测验资料和河道地形资料,参考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对珠江三角洲河道主要控制节点的水量分配比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几点初步结论,为珠江三角洲的防汛抗旱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一、马口、三水断面水量分配比变化

 

马口水文站位于西江干流水道,断面上游约4km为西江干流与思贤滘汇合处,是西江干流水道水量控制断面;三水水文站位于北江干流水道,断面上游约2km为北江干流与思贤滘汇合处,是北江干流水道水量控制断面。

 

1.1 洪水期

 

选取马口水文站、三水水文站1981~1985年、2001~2005年两个年段洪水期6月份的流量对比分析。1981~1985年,马口、三水断面洪水期6月份的水量分别占西、北江来水的80.0%、20.0%;而2001~2005年洪水期6月份马口、三水断面占西、北江来水75.1%、24.9%,三水断面所占比重有所提高,马口断面有所减少。

 

1.2 枯水期

 

选取马口水文站、三水水文站1981~1985年、2001~2005年两个年段枯水期1月份的流量对比分析。马口、三水断面1981~1985年枯水期1月份的流量分别占西、北江来水的91.4%、8.6%,三水断面在该年段比重特别小;马口、三水断面2001~2005年枯水期1月份分别占西、北江来水的82.1%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珠江三角洲主要河道水量分配比变化初步分析(姚章民 王永勇 李爱鸣)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