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加强城市水务工作 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基本进程和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数量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作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经济中心、物流中心、文化中心和信息中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21世纪,城市将是经济全球化的中心、网络化的结点、高技术化的孵化器,信息化的主要信息源与受体。
到2030年,世界城市人口将超过60%,我国城市人口也将达到60%,超过9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现代城市要建立像城市电网一样的现代城市水网,保证城市防洪和供水安全、水供需平衡和水生态环境。由于城市地域范围小,集雨面积小,自产水资源量少,但是经济规模大,人口密集,点源污染高度集中,因此对防洪要求很高,供水保证难度很大,水污染防治任务十分繁重,这种现实情况,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的水务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城市水务是城市为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而进行的防洪、水源规划与建设、输水、供水、用水、排水、防治污染、污水处理回用以至调水等活动的总称,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做好城市水务工作,为城市发展提供防洪安全和供水保证、水环境与水资源保障,以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城乡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我国跨世纪的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城市水务工作的目标是在质量和数量上,保证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在城市和郊区,保证水环境的安全和优美,其中包括防洪安全;在地上和地下,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城市水务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现代化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城市水利工作已取得了很大成绩,基本满足了工业和城市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工业和城镇生活供水量已从解放初的30亿立方米增加到1998年的1381亿立方米,占当年供水总量的25%,但是在城市水务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缺水问题依然存在,在668个城市中,有400个城市缺水,目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每年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今年由于连续干旱,北方地区已有100多个城市实行限额供水。二是城市水环境日趋恶化,城市地表水体2/3以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只有3%的城市地下水体基本清洁,城市规划区地下水超采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三是多龙管水,分割管理体制打破了水资源利用的自然循环,水源地不管供水,供水不管治污,治污不管回用,政出多门,没有统一机构为城市水务问题负责。四是城市水浪费与短缺并存,用水效率较低,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五是供排水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投资不足。六是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总量不足,运行机制不良,不能实现经济自持运行,致使城市地区成为最大的污染来源。七是水价长期偏低,背离真实价值,既难以维持供排水企业的正常运行,也不利于鼓励节水工作。人是在城市规划与发展中没有按照水资源条件确定和调整城市规模与产业结构,在缺水地区建设耗水型城市和工业,再投入巨资修建调水工程,建成不必要的浪费。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将逐步加快,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趋势。加强城市水务工作,是现代化建设对水利工作的迫切要求,各地一定要从保证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城市水务工作的重要性,逐步解决上述问题。
二、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所急需解决的水务问题
城市水务工作涉及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的各个方面,贯穿水源地保护、供水、输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和回用等整个过程,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做好城市水务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做好城市水资源规划,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
水资源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依据区域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水资源条件,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兴利与除害结合,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首先保证城市防洪安全,积极利用空中水,合理开发地表水,科学利用地下水,保障城市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尽量满足城市工业用水,适当考虑农业用水。
水资源规划要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依法治水、科技兴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一是要体现量水而行和以供定需的原则,二是要进行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综合考虑。对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资源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等问题要有科学认识。同时还要考虑上下游之间的关系,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共同可持续发展,以及与周边地区环境和水资源状况的互相影响。
缺水城市要把供水水源规划作为水资源规划工作的重点,要按照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地表地下水资源统一调度的原则,立足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考虑城市发展规划,制定不同规划水平年的供水水源工程规划,只有单一水源的城市,要规划建立备用水源,由于地下水超采而产生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城市,要规划建设替代水源和地下水人工回灌工程。
水资源规划要建立在水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科学基础上,水资源条件应作为城市发展规划的主要制约条件,要以水定城市规模,以水定产业结构,城市发展必须立足于水资源支撑条件,在水资源配置上,要优先保证居民生活用水,要逐步提高饮用水质,统筹兼顾工农业用水和其它用水,重点保护好饮用水源,在缺水地区,不准再建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在水资源条件没有保障的地区,不能盲目扩大城市规模。
(二)全面节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城市建设和发展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是节水的本质。要把水资源节约与保护作为城市水务工作的中心环节,把节约用水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措施,要使全体人民深刻认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牢固树立节水意识。节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方针。从工程技术、生态和产业结构调整三个方面开展节水工作。不仅农业要节水,工业和城乡生活也要节水;不仅枯水年要节水,丰水年也要节水;不仅贫水区要节水,富水区也要节水。逐步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社会。
要编制地方性行业用水定额和节水定额体系,加强节水考核工作。按照《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和《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的要求,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型城市活动。
建立节水机制,进一步强化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各城市都要制定节水规划和计划,确定节水目标和相应保障措施,工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用水管理,制定行业节水规划和实施措施,计划用水单位要把计划用水纳入领导干部目标考核责任制中。用水量大、合理用水水平低和水污染严重的企业,都要制定节水目标,要有计划地进行整改,达不到要求的要限期整顿。
强制推行节水型用水器具,大力推广应用节水技术。要强化国家有关节水技术政策和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力度,强制推行节水型用水器具。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和民用建筑中,均不得继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对现有公共建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安装使用的不符合节
改进加强城市水务工作 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2010-03-12 22:30:12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3376.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