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强力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谢海燕 赵健)
关 键 词: 水土流失;庭园水土保持;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阶段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的集成和发展,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是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根本目的是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建设新农村,特别是在水土流失地区,关键在于保护和合理利用当地水土资源,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力,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发展地方经济打好基础。本文以四川省平昌县为例,论述了水土保持工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 基本概况
平昌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地貌有山原、低中山、低山、深丘、台地、平坝等6个基本类型。土壤以紫泥土为主,另有极少老冲积黄泥土,田多于土,宜种度广,肥力中等。属大巴山常绿阔叶林带,有乔、灌木50科160余种。治理前,全县土地总面积2229.12km2 ,耕地558.07km2 (其中坡耕地180km2 ,大于25°坡耕地7.7km2 ),园地75km2 ,林地1021km2 ,非农用地152.6km2 ,水域53.8km2 ,未利用地368.74km2 。
在气候上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多年日平均气温16.8℃,年降水量1500mm,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全县总人口94.2万人,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9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97元。1998年被列为省级贫困县,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 水土流失现状
平昌县境内98%以上属山区丘陵地貌,山高坡陡,地形破碎,起伏大,切割深,沟谷纵横。一遇暴雨,极易发生水土流失,致使土地退化严重。据统计,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576km2 。其中轻度236.87km2 ,中度787.2km2 ,强度460.33km2 ,极强度91.6km2 ,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5050t/km2 。强度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8.3%。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导致了土地衰减、土层减薄、土地质量下降、土地生产力低下,影响区域粮食安全,而且还导致了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恶化,加剧贫困和制约脱贫致富进程,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3 综合治理思路
1989年,该县被列入“长治”工程区,根据水土流失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状况,立足实际,大胆实践,以农户居住的庭院为中心,以庭院和庭院四周的坡耕地及田、塘埝为对象,成功地探索出适于该区域的庭园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其主要做法是:
(1)实施“五改三建”。“五改”即改水(理顺水系)、改土、改路、改(节能)灶、改厕。“三建”即建池、建园、建家,并因地制宜确定具体目标和要求,如改土要求多台、矮坎、平整、牢固。
(2)发展池园经济。配套建好微水池,以池园为载体,调节坡面地表径流,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沉有凼、蓄有池的径流调控工程,突出发展小果园、小药园、小花园、小苗圃等种植业,稳步发展家畜、家禽、鱼虾等养殖业,积极发展米面油等加工业,走综合经营全面发展的路子,实现饮水、灌溉、养殖、消防、美化“五位一体”,既解决人畜“保命水
水土保持强力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谢海燕 赵健)
本文2010-03-12 22:29:57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3349.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