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城市与水和谐发展之路(张彤)
关键词:城市 水资源 和谐发展
水资源既是基础性自然资源, 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 拥有安全的可用水资源是一个城市或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北京市因其人口与经济高度聚集、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 水资源问题十分突出, 时刻受到水危机的挑战。探索北京市城市与水和谐发展之路,关系到首都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
1 北京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不仅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而且由于缺水, 正造成生态环境状况恶化。河道长年断流,泉水基本枯竭, 地面发生沉降, 生态条件脆弱, 这些都说明北京地区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状况极不和谐。突出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1) 上游来水衰减趋势十分明显。密云、官厅水库是北京市地表水主要供水水源, 两库年均供水10亿m3, 占全市地表地下总供水量的1 / 4, 占全市地表供水总量的2 / 3。官厅水库、密云水库来水量正随着上游人类活动的发展而减少, 官厅水库年平均来水量由建库初期的13 亿m3 锐减到近6 a 来的1.7 亿m3;密云水库年平均来水量由建库初期的12 亿m3 锐减到近6 a 来的2.2 亿m3。根据密云水库上游流域的产汇流分析成果, 建库40 a 来径流系数发生明显变化, 现状比建库初期减少20%左右。为了保证城市供水, 北京市已建设了3 个应急水源地, 连续4 a 从山西、河北地区调水。
(2) 污染加重水危机。官厅水库由于上游地区大量污水排入, 入库水质远远超过地表水环境Ⅲ级标准,已经不适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源。为解决西郊地区城镇生活、工业用水, 不得不从密云水库调水至西部, 从而加剧了北京的供水危机。
(3) 生态环境恶化。从1999 — 2005 年, 北京市共动用密云、官厅两大水库库存水量23 亿m3, 累计超采地下水36 亿m3, 2005 年底地下水埋深已达到20 m, 严重的区域已达到35 m。2005 年与1980 年同期相比, 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已累计亏损约70 亿m3。地下水超采导致平原区湿地萎缩、泉水枯竭、部分树木枯死, 许多树木、花草要靠灌溉才能成活。山区大部分泉水枯竭, 恶化了生产生活条件, 同时也对野生动物生存构成极大威胁。
(4) 水资源开发程度超过极限。北京市现状平原地区地下水开发率为109%, 地表水资源开发率达到86%。根据国际上对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评价, 用水量占水资源总量比例达到40%以上时, 用水属高度紧张地区, 将存在出现严重水荒的潜在可能。
(5) 水资源效益处于低水平。2000 年北京人均gdp 为2 208 美元, 水资源效益仅8 美元/ m3。根据《世界资源报告2000 — 2001》报告, 韩国人均gdp为8 490 美元, 水资源效益16.6 美元/ m3; 以色列人均gdp 为1 万6 240 美元, 水资源效益51 美元/ m3。显然, 北京水资源的巨大效益尚未发挥出来, 需要结合经济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节制需求、节约供水实现新时期的供需平衡。
1.2 在城市发展方面
(1) 人口高速增长。城市发展主要标志是人口规模、城市化率和经济发展规模。适量的人口规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过量的人口或人口急剧增长又会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北京市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人口平均每年增加27.5 万人, 年均增长率为2.3%。根据1978 — 1998 年全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 北京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都处于全国高水平, 经济增长活力很强。但北京市人口变化在全国属于高速增长地区, 未来城市还将面临过量人口的压力, 使得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面临着严峻挑战。相对来讲, 上海和天津发展比较协调, 属于gdp- 人口同步增长地区。
(2) 人口规模已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常住人口仅有414 万人, 经过50 余a 的城市发展, 人口聚增到2004 年的1 493 万人, 相当于1949 年的3.6 倍, 55 a 间增加1 000 余万人。北京市水资源量为37.4 亿m3, 若按人均水资源量300 m3 计,只能承载人口1 247 万人, 有246 万人是超载人口。预计随着北京市户籍政策调整、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需要, 今后外来人口将会持续增加, 水资源超载人口会进一步加大。
(3) 人口过度集中, 加大安全供水难度。北京市有63%的人口集中在城八区, 37%的人口集中在远郊区; 其中城区人口密度最高达到2.7 万人/ km2。但是城八区的水资源量只占全市的20%。为保证城八区用水, 每年包括官厅、密云水库、应急水源地在内的周边地区, 要为城八区供水将近10 亿m3。
(4) 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不匹配。2000 年全市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比重分别为3%、37%和60% , 而一产、二产、三产用水量比重分别为59%、29%、12%, 水资源效益仅8
探索城市与水和谐发展之路(张彤)
本文2010-03-12 22:08:41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3225.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