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黄河水资源现状及做好水政工作的几点建议(马勇 付义刚 王滨)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795下载280次收藏
  【论文摘要】: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但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贫乏。随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黄河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缺水已成为沿黄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通过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对黄河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保护是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保证。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源、生产之源,它作为一种核心资源和动态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难以利用高科技解决的特点,因此,水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将减少到1750立方米。届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将面临水资源更加紧张、缺水甚至严重缺水的局面。对于黄河下游地区来说,黄河水是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除此以外可引用的淡水资源寥寥可数。为应对水资源紧缺日益严重的形势,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配置水资源,已经变的刻不容缓。

【论文关键词】:水资源概况 特点 存在问题 水政工作的必要性

一、黄河水资源概况

黄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地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干流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重要水源,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其中花园口断面559亿立方米,兰州断面323亿立方米。  

据统计,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580亿m3,仅相当于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却承担着向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向流域外远距离调水。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的发展,两岸年用水量由50年代的122亿m3猛增到90年代的300亿m3左右。其中农业用水是大头,约占92%,工业生活用水约占8%。从1972年起到1999年的28年间,黄河下游有22年断流,而1996、1997、1998年连续三年的断流时间均超过100天,1998年则长达144天。根据预测:正常来水年份情况下,2010年黄河流域缺水40亿m3,2030年缺水110亿m3,2050年缺水160亿m3左右,枯水年份还要增多。由此可见,用水需求已超出了黄河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黄河流域水危机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

二、黄河水资源的特点:

黄河自然条件复杂,河情特殊,有着不同于其它江河的显著特点:

(一)、水少沙多。黄河作为世界第一高含沙河流,每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公斤每立方米,最大年输沙量39.1亿吨,最高含沙量920公斤每立方米,七——九三个月集中了80%的沙量。 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仅为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是长江的1/17,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1997年流域内人均水量543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量307立方米,为全国亩均水量的16%。在世界江河中名列第一。

(二)、时空分布不均匀。黄河即径流地区分布不均,径流年内年季变化大。黄河径流量多集中在每年七——十月份,占全年的60%以上。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沙量集中在汛期,易形成暴雨洪水和高含沙洪水。非汛期来水少,造成缺水断流。56%的水量来自兰州以上,90%的泥沙和全部粗泥沙主要来自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及泾、渭、洛河上游。冬、春季降水和河川径流量相对较小,三——六月份仅占10%—20%,上中游宁蒙平原消耗量大,中下游加水量很少,所以流入下游的水量难以满足冬、春引水的需要。

(三)、水沙异源。黄河水沙来源地区不同,黄河水量主要来自上游,兰州以上控制面积占花园口以上的30%,水量占58%,沙量仅占9%,是黄河的主要清水来源区。黄河的沙量90%以上来自中游,需要上游的清水输送入海。所以上游水资源的利用需要兼顾中下游供水及输沙的需要。

(四)水土流失严重

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面积最广、强度最大的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45.4万平方公里,占黄土高原总面积的70.9%,其中侵蚀模数大于15000吨/平方公里?年的剧烈水蚀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同类面积的89%。

(五) 下游河道洪水威胁严重

大量的泥沙输送到下游造成河道的严重淤积,据实测资料统计,黄河多年平均进入下游的约16亿吨泥沙,有四分之一输入深海,二分之一堆积在河口三角洲和浅海,其余四分之一约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道内。年复一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是历史上黄河下游经常决口泛滥的根源。目前黄河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4m-6m,高的达lom以上,河势摆动游荡,给黄河下游防洪构成很大的威胁。

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

自实行水量统一调度以来,黄河下游断流现象虽然未再出现,但由于黄河属资源性缺水地区,加之流域统一管理十分薄弱,黄河断流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其具体表现主要是:

(一)长期以来,多龙管水,直接影响黄河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在我们黄河系统内,“管”水的部门不止一个,比如黄河取水许可、水量调度、水质管理权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水政科、防办、供水处从不同角度对黄河水资源进行管理。虽然各口管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归根到底都是对水资源的管理,各口在管理中工作中难免有所重复,不但增加了工作量,有时也容易在实际工作中造成推诿,甚至扯皮,更主要的是多部门管理,影响了水资源管理效能的发挥。

(二)建立和完善黄河水资源管理法规,为管理黄河水资源提供法律依据

目前有关黄河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很少,也很不配套,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河”、“依法管水”,另外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存在,也使一些有关黄河水资源管理的法规、规定很难出台。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黄河,我们在依靠行政、经济手段对其实施管理的同时更应该依靠法律来对其进行管理。因此应该尽快出台《流域法》、《黄河法》、《水资源管理条例》、《黄河水资源费征收办法》、《黄河下地水资源管理办法》、《黄河节约用水管理办法》、《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办法》等,为黄河的水资源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使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

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首先必须具有法律保证,尤其是要明确界定水的权属关系,健全执法机构,不断加强管理。但目前黄河实行流域管理,以流域为主体的水资源管理还没有真正形成。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水权划分、水事划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做为水资源管理的有关法规、政策的制订和出台上往往要相对滞后并且难度很大,使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依据,虽然黄河河务部门设置了水政水资源科,负责黄河水资源的执法和保护工作,但在新的形势下,单纯的水政执法已难以确保黄河的水资源保护工作。

(三)经营管理粗放,管理不到位

黄委1994年开始在流域管理中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各单位实现了订单供水,但是做为黄河部门只管放水,很少真正掌握引水的用途、水的利用效率、水量的超指标引水以及用水户的节水措施等。这样的管理方式难以对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实施有效的科学管理,也难以使用水户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真正信任和服从黄河水资源管理部门,从而使黄河部门的职责和权威无法真正到位。对黄河水资源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管理手段,难以控制和协调用水户的取水,致使取水过程中存在“农转非”现象,随着工业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水资源“农转非”现象更加普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趋势更加明显,这样一方面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同时也给水资源利用管理增加了难度。

(四)坚持开源节流和保护并重,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

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已确定,黄河水资源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要想增加黄河水资源的可供利用量,利用多种水源,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等措施未尝不可,但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那毕竟是权宜之计、无奈之举,作为中国第二大河的黄河,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从长远计,从长久计。前面已经提到,黄河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用水占全部用水量的92%,节水潜力比较大。因而应该把节水放在首位,完善用水机制,对各类用水实行定额管理,对超定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对浪费水资源行为实行惩罚性水价,同时对节水突出者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尤其是农业用水的使用率,积极兴建喷灌、微灌、滴灌设施,积极推行节水设施及技术,同时对新建、改建项目加大督查力度,督促其使用国家定点节水产品,使节水行动进入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使黄河水质不受污染,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去管理水资源。

缺乏有效的节水激励机制,导致黄河水资源浪费严重:一是我国现有的用水机制让人感觉到用水多少与自己的经济利益关系不大,加之水费征收机制不健全,水价又偏低,加上现实中很多情况下,多用水比搞节水措施费用要低很多。二是黄河水价存在“一刀切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谈黄河水资源现状及做好水政工作的几点建议(马勇 付义刚 王滨)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