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究竟是否缺水(李文家)
与其他大江大河相比,黄河具有“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显著特点,除了满足经济社会用水以外,还要留有一定的河道输沙用水。黄河主要流经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属于严重的资源性缺水。20世纪50年代已经认识到黄河缺水问题,由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工作。目前,第一期工程的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但有一些同志认为黄河不缺水,致使南水北调西线前期处于停顿状态。现就黄河流域究竟是否缺水进行初步分析,以供为有志于解决黄河问题的同行们参考。
2 黄河流域属于资源性缺水流域
1919~1975年系列,在现状下垫面条件下,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580亿立方米(指系列多年平均,下同),扣除输沙用水160亿立方米,以及黄河下游两岸淮河和海河流域为主的引黄等外流域用水100亿立方米,仅能供给经济社会和生态用水320亿立方米,只占全国水资源量的1.2%。黄河流域有1.13亿人、2.44亿亩耕地,分别占全国的8.8%和12.5%,黄河仅以全国1.2%的水量,养育了8.8%的人和耕耘了12.5%的土地。黄河流域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243立方米和113立方米,分别为全国的11%和8%。可见,在全国范围内,黄河属于严重的资源性缺水流域。
3 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河道输沙用水被严重挤占,致使下游河道在严重淤积的同时,“二级悬河”迅速发育,下游防洪形势恶化
黄河流域有限的水资源即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要使河道泥沙淤积控制在人们能够接受的程度,矛盾突出。为解决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用水与输沙用水的矛盾, 1987年国务院批复了全国唯一一个大江大河――黄河水资源配置方案。该方案以20世纪80年代水资源评价成果为基础,采用1919~1975年系列,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580亿立方米,配置给经济社会用水370亿立方米,下游河道入海水量210亿立方米,其中汛期(7~10月)输沙用水160亿立方米,同时也满足了该时期下游河道、河口地区和近海海域生态需水;非汛期用水50亿立方米。
下面从利津实测水量来看看对国务院要求黄河入海水量和汛期输沙水量的落实情况。从表1中看出:
1990~1999年和2000~2008年利津实测水量分别为131亿立方米和144亿立方米,分别比国务院批复要求少79亿立方米和66亿立方米,即比要求少38%和32%。
汛期,1990~1999年和2000~2008年,利津实测入海水量分别为86亿立方米和72亿立方米,分别比要求少74亿立方米和88亿立方米,即比要求少46%和55%。
非汛期,1990~1999年和2000~2008年利津实测入海水量分别为46亿立方米和72亿立方米,1990~1999年与要求相近,2000~2008年多22亿立方米,即比要求多44%。
上述数据说明,人们普遍关注了经济社会发展、下游河道生态、河口地区和近海区域生态需求,而忽略了黄河必须的输沙用水,输沙用水严重小于国务院要求的水量,使黄河水沙关系进一步恶化。
水沙关系恶化,加上生产堤等其他因素影响,使下游河道在严重淤积的同时,中水河槽急剧萎缩,“二级悬河”迅速发育,“横河”、“斜河”、“滚河”发生几率增加,严重威胁黄淮海平原的防洪安全。2000年,小浪底水库投入运行,由于小浪底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上述矛盾暂时得到缓解。2020年左右,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淤满以后,20世纪90年代的情况会很快重现。
4 入海水量减少的主要因素——经济社会利用河川径流情况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用水需求,截至2006年,黄河流域向下游两岸引黄灌区、居民生活、工业(主要属于淮河和海河流域)等外流域供水建成引黄涵闸和提水站120处,向流域内供水建成蓄水工程1.9万座、引水工程1.29万处、提水工程2.23万处。
主要依据各省上报资料,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6年分别利用河川径流352亿立方米、328 亿立方米、375亿立方米、365亿立方米、360亿立方米、375亿立方米,其中分别向外流域供水103亿立方米、83亿立方米、104亿立方米、99亿立方米、88亿立方米、89亿立方米。
依据上述数据,对耗用河川径流进行分析。流域内供水耗水系数为0.7,对黄河来讲,流域外供水全部耗用。从表中看出,1950~1959年、1960~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8年分别耗用河川径流量129亿立方米、177亿立方米、250亿立方米、300亿立方米、297亿立方米、275亿立方米。
由上述数据看出,对于河川径流利用量,1990年以后没有增加。对于河川径流耗用量,1990年以前耗水量逐步增加,1990年以后不仅没有增加,而且还有所下降。这个时期,流域内和向外流域供水区,经济以年增长11%的速度迅猛发展,人口大幅度增加,利用河川径流基本没有增加,消耗量还有所下降,简直难以想象。从以下分析可以看出,事实并非如此。
5 1990年以后河川径流量缺口和降雨变化影响分析
5.1 花园口断面河川径流缺口和降雨变化影响分析
5.1.1 按耗水还原的天然径流量缺口
1990~1999年和2000~2008年,河川径流量花园口以上流域经济社会耗用分别为192亿立方米和186亿立方米,花园口断面实测分别为257亿立方米和231亿立方米,两者之和分别为449亿立方米和417亿立方米。距560亿立方米的差值分别达到111亿立方米和143亿立方米。
5.1.2 花园口断面应当产生的天然径流量及扣除降雨影响的缺口
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河川径流基本来源于降雨,降雨多少直接影响到河川径流的大小。本文采用花园口断面天然水资源量和流域面平均降雨量的关系,宏观分析降雨对花园口断面径流量的影响。
由于1956年以前没有系统的降雨资料,只能点汇1956年以后的降雨径流关系。从图1看出,利用上述耗水量进行还原的花园口天然径流量与流域面平均降雨量的关系点,1956~1969年和1970~1987年两个系列(共计32年)的各个关系点位于同一点群内,呈较好的带状关系。1988~2008年系列(21年)的关系点绝大部分位于1956~1987年点群带以下,说明1988~2008年的基础条件发生较大变化。
由于1919~1975年系列(56年)包含了的1956~1975年段(20年),且1956~1975年没有对用水量进行约束性干预,因此,1956~1987年系列的降雨径流关系可以代表1919~1975年
黄河流域究竟是否缺水(李文家)
本文2010-03-12 22:06:45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3079.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